游东西岩
况复情所钟,感概萃中年。
正赖丝与竹,陶写有馀欢。
尝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
独携缥缈人,来上东西山。
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
一旦功业成,管、蔡复流言。
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弹。
挽须起流涕,始知使君贤。
意长日月促,卧病已辛酸。
恸哭西州门,往驾那复还。
空馀行乐处,古木昏苍烟。
注释
雅量:宽广的胸怀。世运:时代命运。
钟:集中。
丝与竹:音乐代指。
儿辈:子女。
高趣:高尚的情趣。
缥缈人:超脱世俗的人。
东西山:泛指名山。
管、蔡:历史上以叛乱闻名的人物。
桓野王:历史人物,此处可能指代某贤者。
使君: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意长日月促:心情长远而时光匆匆。
西州门:具体地点,可能指代重要场所。
行乐处:游乐或享受的地方。
古木昏苍烟:古老的树木,迷蒙的烟雾。
翻译
谢公心胸宽广,时运却多艰险。更何况情感所系,感慨都集中在中年。
全靠音乐与诗篇,抒发余生的欢乐。
常怕孩子们察觉,这会让高雅情趣消减。
独自带着飘逸之人,来到东山和西山游玩。
抛开俗世的忧虑,徘徊在云雾缭绕的山水间。
一旦功成名就,管仲、蔡叔的流言又会浮现。
豪迈的桓野王,悲歌应和着清脆的琴弦。
拉起胡须泪流满面,这才深知您是位贤明的长官。
心意虽长,岁月却短,疾病缠身已让人痛苦不堪。
痛哭西州门外,离去后还能再回?
只剩下享乐之地,古木参天,烟雾弥漫。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游东西岩》。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特有的哲理与情怀。
"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时事的关注与理解,以及对当下社会困境的同情和忧虑之心。"谢公"或许是指当时某位德高望重的人物,"世运"则暗示了时代的沉重。
接下来的“况复情所钟,感概萃中年。”诗人表达了对朋友、亲人乃至自己生命旅途中的种种关怀与不舍。这里的“情所钟”指的是那些深受诗人心意的人或事,而“感概萃中年”则是对中年时光匆匆流逝的一种感慨。
"正赖丝与竹,陶写有馀欢。" 这两句是说诗人通过音乐和书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以此来寻找心灵的慰藉。这里的“丝”指的是弦乐器,而“竹”则象征着书法用的笔。
"尝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后代子孙能否理解自己心志的担忧,以及希望他们能够坐在高处(比喻地位尊贵)观赏自己的诗文。
接着,“独携缥缈人,来上东西山。”则是说诗人带着那些难以割舍的情感,与亲近的人一同登山游览,寻找心灵的寄托。
"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纷争,归隐自然,以此来净化自己的心灵。
"一旦功业成,管、蔡复流言。" 这里,“一旦”意味着在某个时刻,“功业成”则是指事业的成功,而“管、蔡复流言”则是说当诗人的名声与作品再次被后人传颂。
"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弹。" 这两句写的是对古代贤君或英雄的怀念,以及通过音乐来抒发这种情感。
"挽须起流涕,始知使君贤。" 这里诗人通过触摸头发而引发泪水,以此来表达对“使君”(可能指某位官员或领导)的敬仰之情。
"意长日月促,卧病已辛酸。" 诗中透露出诗人的心境悠长,但时光却飞逝迅速,而自己又因疾病而痛苦不堪。
最后,“恸哭西州门,往驾那复还。”则是说诗人在西州城门前哀泣,回忆往昔的车马行迹,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和难以割舍的情感。而“空馀行乐处,古木昏苍烟。”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苏轼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杰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