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至子由书斋追记游事
宋末元初 · 方回
行山稍已倦,径作坦腹卧。
茗至即仰啜,即复起端坐。
拓窗眼豁然,如见天宇大。
金碧何太丽,玉雪不受涴。
向来宴豢人,魂兮复谁些。
积沙东西移,怒潮日夜簸。
烟表越树细,云端海鹊过。
人生仅如尺,倏忽分寸挫。
万古一悲歌,悲歌孰予和。
茗至即仰啜,即复起端坐。
拓窗眼豁然,如见天宇大。
金碧何太丽,玉雪不受涴。
向来宴豢人,魂兮复谁些。
积沙东西移,怒潮日夜簸。
烟表越树细,云端海鹊过。
人生仅如尺,倏忽分寸挫。
万古一悲歌,悲歌孰予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稍已:渐渐。径:随意。
坦腹卧:随意躺下休息。
茗:茶。
宴豢:奢侈的生活。
积沙:沙粒堆积。
怒潮:汹涌的潮水。
烟表:远处的树林。
倏忽:瞬间。
悲歌:悲伤的歌曲。
翻译
行走在山路上渐渐感到疲惫,随意找个地方躺下休息。刚泡好的茶就仰头喝下,然后又起身端正坐着。
打开窗户,视野豁然开朗,仿佛看见了广阔的天空。
金碧辉煌的景象太过华丽,洁白如玉的雪景不染尘埃。
过去那些被奢侈生活宠幸的人,他们的灵魂如今又在何处呢?
沙粒在风中东流西移,汹涌的潮水日夜翻腾。
远处树林的烟雾若隐若现,海鹊掠过云端。
人的生命短暂如一尺,转瞬之间就可能受到挫折。
万古以来的悲伤歌曲,又有谁能与之共鸣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的闲适生活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行山稍已倦,径作坦腹卧"表达了诗人在游山玩水后感到疲惫,便找一块平坦的地方躺下休息。"茗至即仰啜, 即复起端坐"则展示了诗人品茶后的清醒和端正的坐姿,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在自然的精神境界。
"拓窗眼豁然,如见天宇大"通过打开窗户,眼前所见的景象,诗人感受到了天地之广阔,这也映射出诗人的心胸开阔。"金碧何太丽,玉雪不受涴"则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
"向来宴豢人,魂兮复谁些"中,"向来宴豢人"可能指的是那些在宴会中沉醉的人,而"魂兮复谁些"则透露出诗人对这些人的灵魂状态有所感慨,似乎在询问他们的精神世界究竟归属何处。
"积沙东西移,怒潮日夜簸"表达了时间流逝和自然界变迁不居的景象。"烟表越树细,云端海鹊过"则描绘了一种远观天际、超然物外的情景,其中"烟表"指的是山林间缭绕的烟雾,而"云端海鹊过"则是对高空中飞鸟的描写。
"人生仅如尺,倏忽分寸挫"用了尺度比喻生命的短暂和易逝,这种感慨在中国古诗中颇为常见。最后两句"万古一悲歌,悲歌孰予和"则是对历史长河中的无限哀伤进行的抒情,同时也反问着谁能与之共鸣这首悲歌。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山间生活的闲适、自然景象的美好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