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平塘陶使君挽歌赏析

平塘陶使君挽歌

宋 · 艾性夫
今代平塘老,前身靖节翁。
死知随物化,贫与不官同。
仕国棠阴在,休亭蕙帐空。
容人方竹马,楚些已西风。

拼音版原文

jīndàipíngtánglǎoqiánshēnjìngjiéwēng

zhīsuíhuàpínguāntóng

shìguótángyīnzàixiūtínghuìzhàngkōng

róngrénfāngzhúchǔxiē西fēng

注释

今代:现在这个时代。
平塘老:指平塘这个地方的老者。
前身:从前的身份。
靖节翁:指陶渊明,字靖节,是古代著名的诗人。
死知:即使在死亡之际。
随物化:顺应自然变化。
贫与不官同:贫穷的生活与没有官职相同。
仕国:为国家效力。
棠阴:棠树下的荫凉,比喻为官之地。
休亭:休息的亭子。
蕙帐:用蕙草装饰的帐子,象征清雅生活。
方竹马:形容人的宽容如小孩骑竹马般无拘无束。
楚些:古楚地方的诗歌体裁,这里指诗人的作品。
西风:秋风,象征着岁月流逝。

翻译

如今的平塘老人,曾是先前的靖节先生。
即使死去也明白随万物变化,贫穷的生活与不做官无异。
为国家效力的时光,在棠阴下留下痕迹,休息的亭子和蕙草帐已空寂。
他宽容如竹马般对待他人,而他的诗篇已在西风中飘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名为《平塘陶使君挽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挽歌,即用于悼念逝者的一种诗歌形式。这位被悼念的人物在生前曾担任过官职,被尊称为“靖节翁”,表明他品行高尚,可能是因为其清廉或其他德行而获得这样的美誉。

诗中开篇即点出此人已故去,转化为自然的一部分,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生命和宇宙的辩证看法,即认为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而人的生死也只是这种变化的一个环节。接下来的“贫与不官同”一句,则表明这位先生在世时虽然贫穷,但他对待富贵和贫贱的态度如出一辙,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高洁品格。

“仕国棠阴在,休亭蕙帐空。”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遗落的官舍景象。棠阴是指古代官府前的树木,这里代表着曾经繁华但现在已成往事的官场生活;而“休亭蕙帐空”则更具体地勾勒出一位仕宦退隐后的寂静与孤独,蕙帐是指用蕨草制成的简陋床褥,这里象征着简朴且已无人居住的休憩之所。

“容人方竹马,楚些已西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易逝的感慨。方竹马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车辆或交通工具,这里用来比喻能承载人的往事;而“楚些已西风”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春去秋来,物是人非。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和对其品格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展现了诗人的哀思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