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杂诗平韵(其十一)赏析

杂诗平韵(其十一)

清 · 章甫
伊谁坐照擅如神,心镜瑩然独至仁。
不使迷来鱼目混,方知剖出蚌胎真。
松梅苦耐三冬冷,桃李争先二月春。
多少清标羞自献,可无物色出风尘。

鉴赏

这首诗以“杂诗平韵(其十一)”为题,出自清代诗人章甫之手。诗中通过一系列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和纯洁心灵的赞美与追求。

首句“伊谁坐照擅如神”,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主题,仿佛在询问世间谁能像神一般洞察一切,暗示了诗人对于高尚品德的向往。接着,“心镜莹然独至仁”一句,将人心比作明镜,强调了纯净的心灵是至善至仁的象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不使迷来鱼目混,方知剖出蚌胎真”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真假难辨的鱼目混珠与蚌胎中的珍珠进行对比,强调了辨别真伪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喻了在复杂的人世间,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何等珍贵。

“松梅苦耐三冬冷,桃李争先二月春”则通过松梅与桃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植物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不同态度。松梅在严寒中坚韧不拔,象征着坚贞不屈的精神;而桃李则在春天抢先绽放,象征着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生命力。这一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寓意了在逆境中坚守自我,在顺境中展现活力的哲理。

最后,“多少清标羞自献,可无物色出风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具有高洁品质却不愿轻易展示自己的人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思了在世俗环境中,如何保持自我,不被尘世所污染的主题。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比,传递了对高尚品质的颂扬和对纯洁心灵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