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余尧衢同年倦知山庐图
清末近现代初 · 陈三立
世乱占遁爻,入山斯可喜。
况守先畴旧,庐墓聚于此。
往岁窜海角,相公对拊髀。
余羡倦知翁,劫罅伏乡里。
出诵唱酬作,亦验隐居美。
其地奥而旷,繁花竹楩梓。
上冠霞峰台,下环玉带水。
闲身杂豚犊,课耕供祭祀。
何堪变愈亟,杀声沸两耳。
翁踵作流人,曲江已前死。
局蹐庇一椽,吟鬓换星晷。
眼穿不获归,烽隧暗南纪。
飞梦亦吹残,慰情留画纸。
汪生笔夺真,卧起墨云里。
吾侪等飘梗,有命笃行李。
期予织屦山,回戈雪国耻。
况守先畴旧,庐墓聚于此。
往岁窜海角,相公对拊髀。
余羡倦知翁,劫罅伏乡里。
出诵唱酬作,亦验隐居美。
其地奥而旷,繁花竹楩梓。
上冠霞峰台,下环玉带水。
闲身杂豚犊,课耕供祭祀。
何堪变愈亟,杀声沸两耳。
翁踵作流人,曲江已前死。
局蹐庇一椽,吟鬓换星晷。
眼穿不获归,烽隧暗南纪。
飞梦亦吹残,慰情留画纸。
汪生笔夺真,卧起墨云里。
吾侪等飘梗,有命笃行李。
期予织屦山,回戈雪国耻。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陈三立在晚清时期所作,题为《题余尧衢同年倦知山庐图》。诗人通过对友人余尧衢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动荡、世乱频仍的忧虑,以及对友人选择避世隐居生活方式的赞赏。诗中提到友人守着祖业,筑庐于山中,过着简朴的农耕生活,与世无争,享受着自然之美。
诗人回忆过去友人被迫逃至偏远之地,感叹其境遇,并羡慕他的隐逸生活。然而,随着战乱加剧,杀伐之声四起,友人最终流离失所,甚至早逝。诗人自己也身处险境,只能寄情于画作,感叹命运多舛,期盼能有机会重返山林,为国雪耻。
陈三立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描绘友人的隐居生活和自身的感慨,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个人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