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止迁居三首(其一)
宋 · 郭祥正
陈子勇于退,退无十椽屋。
邻家颇好事,借宅并山隩。
堂庑稍宽静,垣墙亦新筑。
春渠涨朝雨,涓涓漱寒玉。
呼童种瓜果,教仆洗松竹。
身虽在城郭,志实寓溪谷。
诵持方广经,一餐止蔬粟。
所喜远膻腥,佛事要清肃。
弗学陶长官,持杯媚秋菊。
弗学屈大夫,含悲葬鱼腹。
唯慕金粟老,不二常具足。
若许浪士游,时时跨黄犊。
邻家颇好事,借宅并山隩。
堂庑稍宽静,垣墙亦新筑。
春渠涨朝雨,涓涓漱寒玉。
呼童种瓜果,教仆洗松竹。
身虽在城郭,志实寓溪谷。
诵持方广经,一餐止蔬粟。
所喜远膻腥,佛事要清肃。
弗学陶长官,持杯媚秋菊。
弗学屈大夫,含悲葬鱼腹。
唯慕金粟老,不二常具足。
若许浪士游,时时跨黄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陈子勇迁居后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陈子勇在新居中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
首先,陈子勇选择退隐,放弃了豪华的十椽屋,选择了邻家的简陋宅院与山势相依,这体现了他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心境。新居的堂庑宽敞宁静,新筑的垣墙也增添了生活的安定感。春雨滋润,小溪潺潺,仿佛是大自然的琴弦,奏出和谐的乐章。陈子勇亲自种植瓜果,教导仆人清洗松竹,这些日常活动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让他与自然更加亲近。
“身虽在城郭,志实寓溪谷。”这句话道出了陈子勇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即使身处繁华都市,他的心灵却如同隐居于幽谷之中,远离尘嚣。诵读佛经,以素食为食,体现了他对佛教教义的信仰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远离肉食,保持环境的清肃,是他对清净生活的坚持。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陈子勇生活方式的赞赏,既不效仿陶渊明饮酒赏菊,也不效仿屈原自沉汨罗,而是像金粟老和尚一样,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如果有机会,愿意跟随这样的浪士游历,偶尔骑着黄牛,体验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陈子勇迁居后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思考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