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堂长第一溪山韵
宋 · 陈宓
伊谁排比此溪山,祇与高人倚徙看。
不是三秋足风露,从来六月亦清寒。
双锋未用平残虏,巨刃先将剸险滩。
我亦形容最佳处,崔诗在上句成难。
不是三秋足风露,从来六月亦清寒。
双锋未用平残虏,巨刃先将剸险滩。
我亦形容最佳处,崔诗在上句成难。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是谁在此地排列比照这溪山美景,只让高雅之人欣赏游玩。这里并非只有秋季才凉爽,即便是六月也能感受到清冷的寒意。
两把利剑还未施展平定敌人的威力,它们首先会斩断艰险的滩头。
我也认为这是最美好的景象,因为崔诗中的佳句在这里都显得难以超越。
注释
伊谁:是谁。排比:排列比照。
此溪山:这溪山美景。
祇与:只让。
高人:高雅之人。
不是:并非。
三秋:秋季。
足风露:足够凉爽。
从来:一直。
六月亦清寒:六月也感到清冷。
双锋:两把利剑。
未用:还未施展。
平残虏:平定敌人。
巨刃:大刀。
剸险滩:斩断险滩。
我亦:我也。
形容:认为。
最佳处:最美好的景象。
崔诗:崔诗中的佳句。
成难:难以超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题为《和林堂长第一溪山韵》。诗人通过对溪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景的欣赏和对高雅之人的赞美。他指出,即使在六月这样的季节,溪山也能给人带来清凉的感觉,仿佛秋风秋露一般。诗人进一步借景抒怀,比喻自己未用武之地的才能,如同溪山中的双峰和巨刃,本应用于平定边疆或克服困难。最后,诗人自谦地说,尽管他的诗句在描绘溪山之美时颇为出色,但仍难以超越林堂长先前的佳句。
整首诗以山水为载体,寓言个人抱负,体现了宋代理学家常有的山水诗情和道德寄托。陈宓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格理想的交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