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观入试韵
籯金世守韦一经,俎豆少成孟三徙。
尽从科举梯进取,鹤发望深门日倚。
艺先德后已非古,心术乖违徒口耳。
天门髣髴冯为马,阴德却关桥度蚁。
时来乳臭亦观光,潦倒英雄频坎止。
棘闱投卷姑应之,桂籍题名先定矣。
可怜数千困眊氉,仅二十人誇利市。
近岁词场尚剽拾,文体腐陈难古拟。
倩人者幸耘人贪,气习陋污沦骨髓。
主司头脑易冬烘,日色不迷世能几。
所忧程文误后学,岂但升沉系悲喜。
他人爱子亦如我,何敢庸心秦越视。
愿言通榜皆实才,如己得之无彼此。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士子们通过科举考试途径实现个人抱负和社会地位提升的情景,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学术与科考的重视。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当时文坛腐败、评判标准失衡的不满,以及对真正才华的渴望。
"涵育累朝士兴起,薄海弦歌争教子" 表示了自古以来学术教育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而"籯金世守韦一经"则强调了一种固守传统的学习态度。"俎豆少成孟三徙"中,"俎豆"可能是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进身之阶的人数有限,"孟三徙"则可能暗示了对名家大师的追求。
"尽从科举梯进取,鹤发望深门日倚" 描述了士子们通过科举一步步攀升的过程和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然而,"艺先德后已非古,心术乖违徒口耳" 表达了一种对于当时文坛只重视技巧而忽略德行的失望感。
接下来的几句 "天门髣髴冯为马,阴德却关桥度蚁。时来乳臭亦观光,潦倒英雄频坎止" 描绘了社会对人才的选拔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和困难,以及那些英雄豪杰在此过程中的挫折。
诗中还包含了一些个人情感的表达,如"棘闱投卷姑应之,桂籍题名先定矣。可怜数千困眊氉,仅二十人誇利市",反映了作者对于科举考试中的严峻和对成功者的一种同情心态。
最后几句 "近岁词场尚剽拾,文体腐陈难古拟。倩人者幸耘人贪,气习陋污沦骨髓" 批评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和科举考试中的不良风气,以及这些现象对人才培养的负面影响。
整首诗通过深刻的描绘和批判,展现了一位士子对于个人成就、学术传承以及社会公正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