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
宋 · 陈起
呜呜画角悲,又复掩柴扉。
夜月云千里,春城水四围。
连宵灯报喜,几日鸟啼归。
飞尽东郊絮,谁怜尚夹衣。
夜月云千里,春城水四围。
连宵灯报喜,几日鸟啼归。
飞尽东郊絮,谁怜尚夹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呜呜:形容声音凄切。画角:古代军中的乐器,发出悲凉的声音。
柴扉:简陋的木门,代指住处。
连宵:整夜。
鸟啼归:鸟儿归巢的叫声。
东郊:城市东边的郊区。
夹衣:两层薄衣,形容衣物单薄。
翻译
呜咽的号角声充满悲伤,又听见门板被关上。夜晚的月亮映照千里云海,春天的城市四周环绕着水边。
连续几个晚上灯火传递着喜讯,不知过了多少天,鸟儿才开始归巢。
东郊的柳絮已经飘散殆尽,又有谁会怜惜还在穿着夹衣的人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寂静而富有情感的画面。"呜呜画角悲"以角声的呜咽开篇,渲染出一种哀伤的气氛。诗人随后写到自己掩上柴扉,暗示内心的孤独和对外面世界的隔绝。"夜月云千里",通过辽阔的夜空和远方的云层,展现出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未知的遐想。
"春城水四围"描绘了春天的城市被水环绕,可能象征着生活的周遭环境或诗人的情感波澜。接下来的"连宵灯报喜"暗示着有人带来好消息,但诗人并未直接提及具体内容,而是让读者猜测。"几日鸟啼归"则借鸟儿的归巢,表达对团聚的期待和对离别的感伤。
最后两句"飞尽东郊絮,谁怜尚夹衣"以春日飘落的柳絮和诗人未脱的夹衣,寓言时光流逝和自身境况,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温暖的渴望。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洁,以景寓情,展现了宋人细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