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袁止安
明 · 杨士奇
十年不见袁高士,知在云山若个边。
已识道心尘外净,少将仙篆世间传。
秋清白鹤下珠树,春暖华芝长玉田。
早晚归来访真馆,晴窗共阅紫霞编。
已识道心尘外净,少将仙篆世间传。
秋清白鹤下珠树,春暖华芝长玉田。
早晚归来访真馆,晴窗共阅紫霞编。
鉴赏
此诗《寄袁止安》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十年不见袁高士”,开篇即点出与友人久别的情境,十年之久的分别,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深沉。接着“知在云山若个边”一句,以云山隐喻友人的隐居之地,既展现了友人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所在位置的不确定感,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已识道心尘外净,少将仙篆世间传。”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友人的精神世界和追求。通过“道心”和“仙篆”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友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也暗示了其对道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这里的“道心”指的是内心的纯净与宁静,“仙篆”则象征着道家的符篆或经典,体现了友人对道家文化的热爱与实践。
“秋清白鹤下珠树,春暖华芝长玉田。”这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清秋白鹤飞翔于珠树之间,春日华芝在玉田中生长的画面。这些意象不仅富有诗意,也寓意着友人生活环境的清幽与美好,以及其内心世界的和谐与宁静。
最后,“早晚归来访真馆,晴窗共阅紫霞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期待,希望能在晴朗的窗前,共同阅读道家经典《紫霞经》,共享心灵的愉悦与智慧的启迪。这不仅是对友人归来的渴望,也是对与友人共同探讨道家文化的向往,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共同的文化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生活状态、精神追求及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哲思与人文关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