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离富池凡三祷顺济龙求便风皆获应又风日清霁舟行安稳委曲如所欲感而成诗
宋 · 张耒
旗尾指船头,篙工告风便。
张帆弛双橹,去势如脱箭。
船傍两高山,过目若流电。
波平船稳驰,客寝兀未变。
吾闻西江龙,神力回宇县。
往来万夫祷,正直巧获愿。
嗟予何所恃,诚确无所荐。
神岂哀我穷,有赐不待献。
乃知人穷我,本不坐神谴。
人间事若异,未易以言辩。
坐令千里远,近若在几研。
惭非谢宣城,攫笔赋净练。
张帆弛双橹,去势如脱箭。
船傍两高山,过目若流电。
波平船稳驰,客寝兀未变。
吾闻西江龙,神力回宇县。
往来万夫祷,正直巧获愿。
嗟予何所恃,诚确无所荐。
神岂哀我穷,有赐不待献。
乃知人穷我,本不坐神谴。
人间事若异,未易以言辩。
坐令千里远,近若在几研。
惭非谢宣城,攫笔赋净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航船顺利行进的画面,充满了动态和生机。开篇“旗尾指船头,篙工告风便”直接传达出等待起风启程的情景,而“张帆弛双橹,去势如脱箭”则展现了船只借助风力,一往无前的迅猛姿态。紧接着,“船傍两高山,过目若流电”通过对比强调了船速的快捷和行进中的动感。
在“波平船稳驰,客寝兀未变”中,诗人描绘了一种宁静与安详的氛围,即便是波浪也不妨碍旅途之安稳。接下来的“吾闻西江龙,神力回宇县。往来万夫祷,正直巧获愿”则引入了神秘色彩,以西江龙为象征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顺利旅程的祝愿。
然而,在“嗟予何所恃,诚确无所荐。神岂哀我穷,有赐不待献”这里,诗人转而反省自己的处境,似乎表达了一种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对神灵恩惠的期待。而“乃知人穷我,本不坐神谴。人间事若异,未易以言辩”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强调了人的局限与命运难以预料。
最后,“坐令千里远,近若在几研。惭非谢宣城,攫笔赋净练”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思考和对文学创作的自信。这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对现实与自然、命运与创作关系的一种深刻体悟。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是一篇融合了动态描写、神话想象和哲理思考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