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感怀四十首(其十六)
明 · 区大相
尝闻六国日,富盛数齐燕。
带甲动百万,粟支常十年。
迩来军国计,仰给越吴船。
塞北多屯地,京东足水田。
带甲动百万,粟支常十年。
迩来军国计,仰给越吴船。
塞北多屯地,京东足水田。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的《南行感怀四十首》中的第十六首。它以历史为背景,对比了古代六国的强盛与现代国家资源分布的变化。
首句“尝闻六国日,富盛数齐燕”,诗人追溯历史,提到六国时代,其中齐、燕两国最为繁荣富强。接着,“带甲动百万,粟支常十年”描绘了当时军队的强大和粮食储备的充足,显示出六国时期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迩来军国计,仰给越吴船”,转折点出现,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资源供给方式发生了变化,开始依赖于南方的越、吴地区。这种变化反映了古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以及不同区域间物资交换的重要性。
最后,“塞北多屯地,京东足水田”则进一步强调了地域差异对国家资源分布的影响。塞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屯地资源,而京东地区则因充足的水田而自给自足。这两句通过对比南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展现了不同地理环境对国家经济结构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古代强盛时期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资源分布变化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