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晚望
宋 · 夏竦
新霜脱衰叶,寒日下疏篷。
岸细低疑尽,波平阔似空。
桥通越溪水,帆带剡川风。
何处鸣箫鼓,丛祠杳霭中。
岸细低疑尽,波平阔似空。
桥通越溪水,帆带剡川风。
何处鸣箫鼓,丛祠杳霭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新霜:初降的寒霜。衰叶:枯黄的老叶。
寒日:寒冷的太阳。
疏篷:稀疏的船篷。
岸细:岸边线条细长。
低疑尽:仿佛快消失。
波平阔:水面平静宽广。
似空:像一片虚空。
桥通:小桥横跨。
越溪水:越溪的流水。
帆带:船帆带着。
剡川风:剡川的风。
鸣箫鼓:传来箫鼓声。
丛祠:丛林中的神祠。
杳霭:深远而迷茫。
翻译
新霜使老叶脱落,寒冷的阳光洒在稀疏的船篷上。岸边线条细长,仿佛快消失在视野尽头,水面平静宽广,犹如一片虚空。
小桥横跨过越溪流水,船帆带着剡川的风向飘荡。
何处传来箫鼓声,是从那深远的丛林神祠中吗?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日傍晚湖边的景象。"新霜脱衰叶"写初降的秋霜使树叶凋零,显露出萧瑟之感;"寒日下疏篷"则刻画出夕阳透过稀疏的船篷洒下的冷寂光线。接下来的"岸细低疑尽,波平阔似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岸线条的纤细和湖面的开阔,仿佛天地相接,空旷宁静。
诗人视线延伸至远处,"桥通越溪水,帆带剡川风",展现了桥梁横跨湖面,连接着远方的溪流,而船只扬起的帆带着剡川的清风,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最后,"何处鸣箫鼓,丛祠杳霭中"以乐声和祠庙的神秘氛围收尾,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暗示了湖畔可能正在进行某种祭祀活动,增添了诗的韵味。
整体来看,这首《鉴湖晚望》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秋日湖景的静谧与神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深感慨和对当地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