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八)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清江白石厌相看,葭菼风多已早寒。
吹起涟漪身湿尽,不如滩上鹭鹚乾。
吹起涟漪身湿尽,不如滩上鹭鹚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江行的景象,以清江白石、芦苇、风、涟漪和鹭鹚为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
首句“清江白石厌相看”,以“厌”字表达了对江水与石头长久相伴的厌倦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孤独或疲惫情绪。接着,“葭菼风多已早寒”一句,通过芦苇(葭菼)在多风的环境中感受到的早寒,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变换和环境的冷寂。
“吹起涟漪身湿尽”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江水轻轻波动,激起一圈圈涟漪,仿佛是自然界的呼吸,而这种波动也似乎让诗人感受到了某种湿润和凉意,甚至可能象征着情感上的触动或洗涤。“不如滩上鹭鹚乾”则以对比手法,将诗人自身与滩上的鹭鹚进行比较,鹭鹚在干燥的环境中显得自在,而诗人却在湿漉漉的环境中感到不自在,暗含了对自由与束缚、静谧与喧嚣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以及在特定情境下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于自然与自我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