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周元仲来自湖外传示崧老赠东林圭三友篇读之慨然因次其韵赏析

周元仲来自湖外传示崧老赠东林圭三友篇读之慨然因次其韵

宋 · 李纲
粲粲襄陵翁,大岳九世孙。
文章老益奇,于道见本原。
我生植艰虞,惨澹风霾昏。
挽翁共出力,一廓扶桑暾。
芬馥蓺兰芷,神奸伐蛟鼋。
此志竟萧条,相顾声为吞。
远游负深衅,行偏西南坤。
忆昨遇江上,携手庐山樊。
林间接软语,穷尽兴衰根。
三年隔瘴海,岂谓我尚存。
何尝知枣梨,颇亦闻风幡。
读翁三友篇,雅契久弥敦。
江南盗云扰,崛起巢与温。
翁今渺安在,犹滞脩水源。
我病寄闽岭,栖息僧家园。
百念悉灰冷,窥见易象浑。
区区不自量,信笔笺微言。
逝将从翁游,淬砺删其繁。
三圣邈已远,万古同所尊。
何当进此道,对坐虚明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对好友周元仲赠予的《三友篇》的感怀之作,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道义的追求。

诗中首先描绘了周元仲的家族背景和他在文学与道德上的成就:“粲粲襄陵翁,大岳九世孙。文章老益奇,于道见本原。”这句诗赞美了周元仲家族的荣耀和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风格,以及他对道义的深刻理解。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与周元仲之间的深厚友谊:“我生植艰虞,惨澹风霾昏。挽翁共出力,一廓扶桑暾。”这里,诗人以“风霾”比喻生活的艰难,而“扶桑暾”则象征着希望与光明,表达了两人共同面对困难并努力克服的决心。

“芬馥蓺兰芷,神奸伐蛟鼋。”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周元仲在道德上的坚守,如同兰花和白芷一样高洁,同时又勇敢地对抗邪恶势力,如同斩杀蛟鼋一般坚决。

然而,诗人的语气逐渐变得沉重:“此志竟萧条,相顾声为吞。”这表明尽管两人都有着高尚的志向,但现实却显得萧条,彼此只能默默相对,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叹息。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与周元仲的相聚时光:“远游负深衅,行偏西南坤。忆昨遇江上,携手庐山樊。”这里描述了两人在旅途中的相遇与同行,以及他们深入探讨人生与道德的对话。

“林间接软语,穷尽兴衰根。”这句诗表达了两人在自然界的对话中,深入探讨了人生的起伏与变化,以及道德的根基。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周元仲的思念以及自己内心的平静:“三年隔瘴海,岂谓我尚存。何尝知枣梨,颇亦闻风幡。读翁三友篇,雅契久弥敦。”这表明虽然两人相隔多年,但诗人仍然记得周元仲的教诲,并且在内心深处与之保持着深厚的联系。

“江南盗云扰,崛起巢与温。翁今渺安在,犹滞脩水源。”这几句诗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的担忧,以及对周元仲目前状况的关心。

“我病寄闽岭,栖息僧家园。百念悉灰冷,窥见易象浑。”诗人在这里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心灵的平静。

“区区不自量,信笔笺微言。”这表明诗人虽然地位不高,但愿意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对周元仲的敬仰之情。

“逝将从翁游,淬砺删其繁。”诗人表达了想要追随周元仲的脚步,不断磨练自己的决心。

“三圣邈已远,万古同所尊。”这句诗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同时也强调了道德与智慧的永恒价值。

“何当进此道,对坐虚明轩。”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与周元仲一同探索道德之路,共享心灵的宁静与光明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深情厚谊,也有对道德与智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