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巡抚侍读吕司谏
宋 · 王禹称
三十军城百万家,侍臣分命走轺车。
长春殿里承丹诏,乙夜书边别翠华。
驻马祇教看垄麦,忧民无暇醉溪花。
归朝旧友如相问,为道山中学种畬。
长春殿里承丹诏,乙夜书边别翠华。
驻马祇教看垄麦,忧民无暇醉溪花。
归朝旧友如相问,为道山中学种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军城:指军事重镇或驻军之地。轺车:古代的一种轻便马车,用于使者或官员出行。
长春殿:宫殿名,可能指代皇宫中的某处重要殿堂。
乙夜:古代夜晚的次序,相当于现在的深夜。
翠华:古代帝王仪仗中绿色的旗帜,象征皇权。
垄麦:田间成行种植的麦子。
溪花:溪边的野花。
归朝:返回朝廷。
学种畬:学习农业种植,畬是古代的一种耕作方式。
翻译
三十座军城聚集了百万户人家,侍臣们接到命令分头驱车前往。在长春殿中接受皇帝的红色诏书,深夜时分写下边关的事务,告别皇宫的绿色华盖。
停下马匹只为欣赏田间的麦苗,心中忧虑百姓无暇陶醉于溪边的野花。
如果回到朝廷老朋友询问,就告诉他们我在山中学习农耕之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禹偁所作,名为《送巡抚侍读吕司谏》。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意。
"三十军城百万家,侍臣分命走轺车。"
这两句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军事行动,三十个军营如同一座座城市,每个城市中有着百万人家。侍臣们各自接受命令,乘坐轺车奔波于各处。这不仅展示了军队的壮观,也反映出朝廷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和控制。
"长春殿里承丹诏,乙夜书边别翠华。"
这里写到了宫廷中的场景。长春殿是皇帝颁布诏令的地方,而“承丹诏”则意味着接受了皇上的命令。“乙夜书边别翠华”表达的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侍读吕司谏要离开边疆去往新的任所,作者在此刻为他写下这首诗作为赠别。
"驻马祇教看垄麦,忧民无暇醉溪花。"
“驻马”二字透露出军旅生活的艰辛,而“祇教看垄麦”则是对士兵们在边疆土地上辛勤劳作的描写。“忧民无暇醉溪花”表达了诗人对于百姓安宁生活的关怀,他们连享受自然之美的闲暇都没有。
"归朝旧友如相问,为道山中学种畬。"
这两句是对离别友人的思念和期望。诗人希望自己能与远方的朋友保持联系,就像询问彼此的情况一样。而“为道山中学种畛”则可能是一种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传承和教育事业的重视。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反映出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士人对于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的双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