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顾洛阳书却寄四首(其一)
明 · 宗臣
长安风雨怨离群,何处看梅不亿君。
使者青函天外至,开书片片落嵩云。
使者青函天外至,开书片片落嵩云。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宗臣所作的《得顾洛阳书却寄四首》中的第一首。诗中以长安风雨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长安风雨怨离群”,描绘了诗人身处长安,面对风雨交加的天气,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对于诗人而言,既是繁华之地,也是远离故友的所在。风雨不仅象征自然界的恶劣天气,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接着,“何处看梅不忆君”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的品格,诗人看到梅花时,自然会联想到远方的朋友,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这里的“梅”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寄托的载体。
后两句“使者青函天外至,开书片片落嵩云”则转而描述诗人收到友人从洛阳寄来的书信。青函,古代传递书信的容器,这里用来形容信件的珍贵与重要性。天外至,形象地表现了信件跨越遥远的距离,从洛阳到达长安的过程。当诗人打开书信时,仿佛连带着一片片云彩一同落入心间,这既是对信件内容的期待,也是对友人情感的深切回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收到友人书信时的激动与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友情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宗臣诗歌中常见的深情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