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陵溪书桃花源记后
船从何处刺花间,世间哪有秦人洞。
秦人避乱晋谈元,与楚好鬼相牵连。
陶公假托出世想,毛女附会升天缘。
兹来亦是桃花渡,桃花未开杏花暮。
杏花也复可怜人,何必桃花问前度。
渔弟渔兄不知数,满前指点安得误。
峰回谷转水琮潺,到眼濛濛隔烟雾。
倦游人自不寻源,琴弹归去来兮赋。
三十五天悬道书,何人敢犯龙威怒。
藉口重来津已迷,阮刘惆怅天台路。
东风遮住洞中春,岁岁桃花笑煞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历武陵溪时,对桃花源的想象与感慨。诗中以“四围环绕天如瓮”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四周环山的景象,仿佛天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瓮状空间,红霞织锦般的云彩如同精美的织物,花无缝则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完美。
“船从何处刺花间,世间哪有秦人洞”,诗人借由船只穿梭于花海之中,引出了对桃花源的遐想,似乎在询问这神秘之地是否真的存在,是否能像秦人那样逃避尘世的纷扰。
接下来的几句“秦人避乱晋谈元,与楚好鬼相牵连。陶公假托出世想,毛女附会升天缘”,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进一步丰富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秦人避乱、陶潜出世、毛女升天,这些传说中的故事为桃花源增添了更多传奇与浪漫。
“兹来亦是桃花渡,桃花未开杏花暮。杏花也复可怜人,何必桃花问前度”,诗人来到这里,发现并非桃花盛开之时,而是杏花即将凋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桃花源的不可预知性。
“渔弟渔兄不知数,满前指点安得误”,诗人对桃花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好奇,却也意识到寻找桃花源的道路可能充满未知与困难。
“峰回谷转水琮潺,到眼濛濛隔烟雾”,描绘了桃花源周围的自然景观,峰峦起伏,水流潺潺,但被烟雾所遮挡,增添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
“倦游人自不寻源,琴弹归去来兮赋”,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源的向往与追寻,但又意识到寻找桃花源的过程可能过于艰难,最终选择弹奏《归去来兮》之曲,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三十五天悬道书,何人敢犯龙威怒”,提到道家文化,暗示桃花源可能与道教有关,同时也表达了对权力的敬畏。
“藉口重来津已迷,阮刘惆怅天台路”,诗人再次提及寻找桃花源的困难,以及对过去探索者的怀念,阮籍和刘伶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酒徒,此处可能暗指他们对自由与逃避现实的追求。
“东风遮住洞中春,岁岁桃花笑煞人”,最后两句以桃花的盛开与凋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桃花年年开放,却总是在人们心中留下永恒的美丽与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桃花源的想象与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传说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