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水陆院
金凉念何许,颇欲膏吾车。
行行有佳处,舍南得精庐。
方塘水泠泠,嘉树阴疏疏。
寒光四围之,气象豁以舒。
清浊本相形,暑去不待除。
赤脚踏潺湲,褫带凌空虚。
杯盘固草草,言归且徐徐。
山僧擅幽胜,意轻南面孤。
久矣不复贵,厌弃同污渠。
贵人便宴安,大第如清都。
华堂贮窈窕,高门列车徒。
往往慕閒旷,偶此乐有馀。
蛇蚿漫相怜,鹏鴳端异趋。
不如听鸣禽,劝我提胡卢。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深居:居住在污浊环境中。毒歊烦:污浊和喧嚣。
沸鼎:沸腾的大锅。
游群鱼:比喻身处困境。
膏吾车:洗涤我的车尘,象征净化心灵。
舍南:房屋南边。
精庐:精致的小屋。
泠泠:形容水声清脆。
嘉树:美好的树木。
气象:景象。
豁以舒:开阔舒畅。
清浊:清与浊。
暑去:暑气消退。
潺湲:流水声。
褫带:解带。
草草:简陋。
徐徐:缓缓地。
山僧:山中僧人。
南面孤:权位上的孤独。
厌弃:厌恶抛弃。
贵人:权贵者。
大第:豪宅。
清都:仙境般的城市。
华堂:华丽的厅堂。
窈窕:美女。
列车徒:众多随从。
慕:向往。
蛇蚿:小动物。
鹏鴳:大鸟和小鸟。
异趋:不同的追求。
鸣禽:鸣叫的鸟儿。
提胡卢:放松心情,放下忧虑。
翻译
深居在污浊之地,如同沸水中的群鱼心中怀念清凉,渴望能洗净我的车尘
行走在路上,发现南边有一座精致的小屋
方塘水清澈,佳树影稀疏
寒冷的光芒四散,四周景象开阔舒展
清浊自分,暑气消退无需刻意驱赶
赤脚踏入流水,解带让身心自由
宴席简单粗陋,还是慢慢回家的好
山中僧人独享幽静,看淡权位孤独
长久以来不再尊贵,厌倦了与污浊为伍
权贵之人享受安逸,豪宅如同仙境
华丽的厅堂藏着美貌,豪门显赫的车马
常有人向往闲适,偶尔在此找到乐趣
蛇虫蛙鸟各有喜好,我们与它们不同
不如聆听鸟鸣,它们的歌声能让我放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仕途失意者隐居自然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超然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开篇“深居毒歊烦”直述隐居之志,而“沸鼎游群鱼”则是借用古人以烹鱼不惊水中游泳之鱼来比喻自己安于现状,不为世俗所扰。接着,“金凉念何许,颇欲膏吾车”表达了对过去荣华生活的淡漠,以及希望保持清净自我的愿望。
“行行有佳处,舍南得精庐”描写了诗人寻找和发现隐居之所的过程,而“方塘水泠泠,嘉树阴疏疏”则形象地刻画出了隐居环境的宁静与美丽。接下来的“寒光四围之,气象豁以舒”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自然的氛围。
中间部分“清浊本相形,暑去不待除”通过对比清水和浊水,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而“赤脚踏潺湲,褫带凌空虚”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自在状态,以及对俗世束缚的摆脱。
“杯盘固草草,言归且徐徐”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悠闲和简单,诗人对归隐的渴望以及希望能够慢慢地享受这种生活。紧接着,“山僧擅幽胜,意轻南面孤”则是借用佛教修行者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心灵上的超脱与宁静。
尾段“久矣不复贵,厌弃同污渠”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荣华生活的彻底放下和厌倦,以及希望摆脱世俗的污浊。最后,“贵人便宴安,大第如清都。华堂贮窈窕,高门列车徒”则是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同时也是一种对既得功名者的讽刺。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幽深,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