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其二)赏析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其二)

宋 · 苏辙
南商西洛曾虚署,长吏居民怪不来。
妄语自知当见弃,远人未信本非才。
厌从贫李嘲东阁,懒学谀张缓两腮。
知有四翁遗迹在,山中岂信少人哉。

注释

南商:南方的商人。
西洛:地名,可能指某个地方。
虚署:空缺的官职。
长吏:官员。
居民:当地居民。
怪:感到奇怪。
妄语:谎言。
见弃:被抛弃。
远人:远方的人。
本非才:并非真正有才能。
贫李:贫穷的李氏,比喻被嘲笑的对象。
东阁:指高位或显赫的位置。
谀张:谄媚的张氏,同样比喻。
缓两腮:强颜欢笑。
四翁:四位老翁,可能指历史上的人物或者传说中的隐士。
遗迹:遗留的痕迹或遗址。
山中:山里。
少人:缺少访客。

翻译

南方商人西洛曾空缺官职,官员和百姓都感到奇怪,他为何不来任职。
他自知说谎会被人抛弃,远方的人还不相信他并非真正有才能。
他不愿像贫穷的李氏那样被嘲笑,也不愿像谄媚的张氏那样强颜欢笑。
他知道有四位老翁的遗迹尚在,山中难道还会缺少访客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目为《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其二)》。诗人以南商西洛为背景,描述了一位官员因未能履行职务而被当地居民感到诧异的场景。他自知由于言语不当会被抛弃,同时表达了对自身才能被误解的无奈。诗人不愿像贫穷的李氏那样被人嘲笑,也不愿像谄媚者张氏那样迎合他人,显得懒散无为。

诗中提到的“四翁遗迹”可能指的是历史上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的存在暗示着即使在偏远之地,仍有贤能之人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最后,诗人以反问语气表达,即使山中人少,但有这些前辈的遗风,那里并不缺乏人才和精神寄托。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于仕途失意和自我价值的认识,以及对传统美德的坚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