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东坡从欧阳公咏雪体不用盐玉鹤鹭絮蝶飞舞为比不使皓白洁素等字
宋 · 袁说友
楼头一夜寒声促,但怪重衾惯藏六。
小窗起听枯叶鸣,更觉凝寒透肌粟。
乃知龙公修故事,幻作轻细巧翻覆。
抟空积势欺檐楹,过眼随风满坑谷。
云涛衮衮浩无际,顷刻庭前三万斛。
小山爱我已霜鬓,老尽苍崖垂布瀑。
儿童爱雪不爱身,堆削形模笑盈掬。
风梢袅娜困无奈,一一扶头恣敲朴。
我来苕霅四寒暑,破漏怜渠数间屋。
无人推户起僵卧,漫把清风继前躅。
寒炉夜拨终不焰,冻笔呵吟已先秃。
人间忧乐有定分,邻家乃奏琵琶曲。
回飙落屑点翠袖,纷纷花映花奴肉。
杜陵老眼不禁寒,只有诗筒再三读。
请君早办雪儿歌,唤取诗翁醉醽醁。
小窗起听枯叶鸣,更觉凝寒透肌粟。
乃知龙公修故事,幻作轻细巧翻覆。
抟空积势欺檐楹,过眼随风满坑谷。
云涛衮衮浩无际,顷刻庭前三万斛。
小山爱我已霜鬓,老尽苍崖垂布瀑。
儿童爱雪不爱身,堆削形模笑盈掬。
风梢袅娜困无奈,一一扶头恣敲朴。
我来苕霅四寒暑,破漏怜渠数间屋。
无人推户起僵卧,漫把清风继前躅。
寒炉夜拨终不焰,冻笔呵吟已先秃。
人间忧乐有定分,邻家乃奏琵琶曲。
回飙落屑点翠袖,纷纷花映花奴肉。
杜陵老眼不禁寒,只有诗筒再三读。
请君早办雪儿歌,唤取诗翁醉醽醁。
注释
寒声:寒冷的声音。重衾:厚重的被子。
龙公:古人对雪的拟人化称呼。
檐楹:屋檐和柱子。
顷刻:极短的时间。
霜鬓:斑白的头发。
堆削:堆积、塑造。
破漏:破旧的窗户。
清风:凉爽的风。
醽醁:古代的一种美酒。
翻译
楼头一夜寒风吹得急促,只觉得厚重的被子常藏六重。在小窗边聆听枯叶沙沙作响,更觉寒冷深入骨髓。
原来龙公有他的故事,化作轻盈翻飞的雪花。
它们聚集天空,压过屋檐,瞬间填满山谷。
云涛滚滚,无边无际,片刻间庭院中积雪如三万斛。
小山似乎怜惜我斑白的头发,苍崖老树挂着冰瀑。
孩子们爱雪胜过自己的身体,堆砌雪人,笑声盈盈。
风吹树枝摇曳,困倦无力,只能任由雪打在头上。
我在苕霅度过四季寒暑,心疼那几间破旧房屋。
无人开门,我独自僵卧,只有清风陪伴。
寒夜中的火炉拨弄也无火焰,冻笔呵气写字已磨损。
人间的忧乐自有定数,邻居传来琵琶声。
旋风卷起雪花,落在翠绿的衣袖上,花影斑驳。
杜陵老人不畏严寒,只是反复吟诵诗歌。
请早早准备雪儿的歌,唤来诗翁畅饮醇酒。
鉴赏
这首宋诗《效东坡从欧阳公咏雪体》是袁说友的作品,他以咏雪为主题,效仿苏东坡和欧阳修的风格,避免了直接使用“盐”、“玉”、“鹤鹭”、“絮蝶”等常见的形容词,而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雪的轻盈与动态。诗人描述了夜晚寒气逼人,雪花如龙公所创的奇妙景象,飘落在屋檐、庭院,犹如云涛滚滚,数量繁多。他还借用了自然景观和人物感受,如小山、儿童、风梢、破漏之屋,以及自己的生活状态,如寒炉、冻笔,表达了对雪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中“杜陵老眼不禁寒,只有诗筒再三读”一句,体现了诗人即使在严寒中仍沉浸于诗歌创作的执着,而“请君早办雪儿歌,唤取诗翁醉醽醁”则流露出诗人希望与朋友共饮,以诗酒欢歌度过冬日的愿望。
整体来看,袁说友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雪景,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