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亭迟唐子
独游坐超越,属思临深冥。
野色向人尽,一湖含晖明。
云开知日处,其上峰遥轻。
目送鸟渐远,嘹然遗我声。
相感适无谓,于焉观物情。
坐念所期子,影影尘中行。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陈束的《望湖亭迟唐子》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风中望湖亭的景象。"策策下危磴"写出了步履艰难地走下陡峭石阶的情景,"风前立小亭"则展现了诗人站在亭中,任凭风吹拂的静谧。"独游坐超越"表达了孤独而超然的游历心境,"属思临深冥"则透露出诗人沉思的深度和对自然的敬畏。
"野色向人尽,一湖含晖明"两句,通过广阔的野外景色和湖面映照的明亮光辉,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壮丽。"云开知日处,其上峰遥轻"进一步描绘了云层散去后,太阳升起,山峰在阳光下显得轻盈的画面。
"目送鸟渐远,嘹然遗我声"描绘了诗人凝视飞鸟远去,耳边回荡着它们的鸣叫声,增添了空旷寂寥的氛围。最后两句"相感适无谓,于焉观物情"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相感应,无须言说,已能体会万物之情,以及对友人唐子的深深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望湖亭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富有哲理,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淡泊。
词语解释
策策的意思:(1).象声词。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一:“牕前两好树,众叶光薿薿,秋风一披拂,策策鸣不已。” 宋 张孝祥 《满江红·思归寄柳州》词:“策策西风双鬢底,暉暉斜日朱栏曲。” 元 麻革 《晚步张巩田间》诗:“悠悠独鸟穿云下,策策寒乌掠日飞。”(2).悲戚貌。 宋 叶适 《送高仲发》诗:“ 细君 吁久寂,季弟犹长贫,弃我涉远道,策策伤心神。”(3).犹筹策。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天下有奇士》:“天下未尝无魁奇智略之士,当乱离之际,虽一旅之聚,数城之地,必有策策知名者出其间。”...
超越的意思:[释义](动)超出,越过,多用于口语。我们完全能够~任何障碍,战胜任何困难。 [构成]并列式:超+越 [例句]超越障碍。(作谓语)[同义]逾越、跨越...
独游的意思:见“ 独游 ”。亦作“ 独游 ”。1.独自游玩。《后汉书·桥玄传》:“ 玄 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执之……就 玄 求货, 玄 不与。” 唐 杜牧 《秋晚与人期游樊川不至》诗:“邀侣以官解,泛然成独游。”(2).指独自出游者。 南唐 李中 《秋雨》诗:“疏篷谁断梦,荒径独游稀。”(3).指隐逸避世,寄情山林。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跨世凌时,远蹈独游,瞻望往代,爰想遐踪。” 唐 皎然 《别山》诗:“自许战胜心,弥高独游步,如何区中事,奈我林栖趣。”...
目送的意思:目送指目光追随着目标的离去,表达了对别人离去的关注、思念或送别之情。...
上峰的意思:◎ 上峰 shàngfēng(1) [official superiors]∶旧指上级长官这是上峰的指示(2) [peak]∶高峰...
属思的意思:构思。 唐 韩愈 《和崔舍人咏月》:“属思摛霞锦,追欢罄縹缾。”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常建》:“ 建 属思既精,词亦警絶。”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岂其属思之精,实由用字之当。”...
所期的意思:期望。《梁书·王锡传》:“一日见二贤,实副所期。”《南史·蔡约传》:“今用卿为近蕃上佐,想副我所期。”...
危磴的意思:亦作“ 危隥 ”。高峻的石级山径。 北周 庾信 《和从驾登云居寺塔》:“重峦千仞塔,危磴九层臺。”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记赞》:“踰 葱岭 之危隥,越沙磧之险路。” 明 刘基 《追和音上人》诗:“絶顶浮云锁石关,曲途危磴阻躋攀。” 傅尃 《金山旧耸江心》诗:“寺里山依危磴出,风前塔尚语铃悬。”...
物情的意思:◎ 物情 wùqíng(1) [principle]∶情理物情世态(2) [human feelings]∶人情(3) [popular feeling]∶人心事多放滥,物情生怨...
无谓的意思:[释义](形)没有意义。 [构成]偏正式:无〔谓 [例句]不要再做这种无谓的争吵了。(作定语)[同音]无畏、无味...
相感的意思:相互感应。《易·繫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楚辞·九章·悲回风》:“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汉书·蒯通传》:“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说郛》卷十三引 宋 晁说之 《晁氏客语》:“人心动时言语相感。”...
野色的意思: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唐 白居易 《冀城北原作》诗:“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宋 王安石 《见远亭一绝上王郎中》诗:“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朝外看那沿河景致……却也有野色撩人。”...
影影的意思:(1).身影。 明 徐野君 《春波影》第三折:“单则是山水自多情,盼不上书生真薄倖,墨花笔蕋也痴心,守着个影影。”川剧《乔老爷奇遇》第五场:“回禀公爷,刚才都看得到一点影影,咋个会一下就不到了呀?”(2).犹隐隐。模糊不清貌。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三折:“轰轰的便雷震响,影影的便电走金光。”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昨闻先生之教,亦影影见得功夫须是如此。”《西游记》第五五回:“ 行者 飞来后面,影影的只听见 唐僧 声唤。”(3).不安貌。《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常言算的着命,算不着行,想...
于焉的意思:从此;于此。 唐 顾况 《塞上曲》:“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 唐 唐彦谦 《游南明山》诗:“于焉偶閒暇,鸣轡忽相聚。”于是。《诗·小雅·白驹》:“所谓伊人,於焉逍遥。” 朱熹 集传:“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遥而不去。” 陈奂 传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摇也。今字作‘逍遥’。”《后汉书·董卓传论》:“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 崑冈 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於焉而极。” 唐 元稹 《相和歌辞·决绝词》:“有美一人,於焉旷絶。” 明 刘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轩》诗:“珍重无生侣,於焉...
中行的意思:(1).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篤,人之中行也。”(1).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将中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参见“ 三行 ”。(2).中列。《吴子·励士》:“於是 武侯 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