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
兹岭复巑岏,分区奠淮服。
东限琅琊台,西距孟诸陆。
阡眠起杂树,檀栾荫修竹。
日隐涧疑空,云聚岫如复。
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戎州昔乱华,素景沦伊谷。
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
长蛇固能剪,奔鲸自此曝。
道峻芳尘流,业遥年运倏。
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浩荡别亲知,连翩戒征轴。
再远馆娃宫,两去河阳谷。
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春秀良已凋,秋场庶能筑。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谷景象,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隐逸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开篇“二别阻汉坻”一句,就已设定了一个隔绝于外界的空间氛围,其中“汉坻”指的是河堤或高岸,暗示着一种屏障作用,而“双崤望河澳”则展现了山谷之间的幽深与宁静。
诗中通过“兹岭复巑岏,分区奠淮服”等句子,不断强调着山林之中的层次感和封闭性。这里,“兹岭”、“巑岏”都是形容山势的词汇,而“分区奠淮服”则指的是划定区域,建立起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
接下来的“东限琅琊台,西距孟诸陆”描绘了山谷之中的边界和空间范围,其中“琅琊台”、“孟诸陆”都是一种具体的地理标志,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封闭与隔绝的意境。
在诗的中段,“阡眠起杂树,檀栾荫修竹”一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山林间错综复杂的植被景观。其中“阡眠”指的是树木丛生的地方,“檀栾”、“修竹”则分别形容了树木和竹子的茂密与修长。
“日隐涧疑空,云聚岫如复”一句,通过对光线与云雾的描写,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幻想色彩。这里,“日隐涧”暗示着阳光在山谷间的穿透与隐藏,而“云聚岫如复”则形容了云雾在山峰间的聚散变化。
诗人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生活情景,如“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一句,以“眺楼雉”的高耸和“春目”的送别,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在诗歌后半部分,“戎州昔乱华,素景沦伊谷”等句子中,诗人回顾了往昔的战乱与今日的安宁,并通过“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表达了一种对过去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生活的珍视。
至于“长蛇固能剪,奔鲸自此曝”一句,则以生动的比喻手法,形容了山林间野兽的自由与活力。这里,“长蛇”、“奔鲸”都是强调自然界中生命力与自由度的象征。
最后几句“道峻芳尘流,业遥年运倏。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一种感慨和悲凉。其中,“道峻”、“芳尘流”形容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意象,而“业遥年运倏”则反映出诗人对个人功业与时光流转的深刻体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