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邓忠臣母周氏挽词赏析

邓忠臣母周氏挽词

宋 · 苏轼
微生真草木,无处谢天力。
慈颜如春风,不见桃李实。
古今抱此恨,有志俯仰失。
公子岂先知,战战常惜日。
吾君日月照,委曲到肝鬲。
哀哉人子心,吾何爱一邑。
家庭拜前后,粲然发笑色。
岂比黄壤下,焚瘗千金璧。
若人道德人,视此亦戏剧。
聊偿曾、闵意,遽与仙佛寂。
孤累卧江渚,永望坟墓隔。
作诗相楚挽,感动泪再滴。

拼音版原文

wēishēngzhēncǎochùxiètiān

yánchūnfēngjiàntáoshí

jīnbàohènyǒuzhìyǎngshī

gōngxiānzhīzhànzhàncháng

jūnyuèzhàowěidàogān

āizāirénxīnài

jiātíngbàiqiánhòucànránxiào

huángrǎngxiàfénqiānjīn

ruòréndàorénshì

liáochángcéngmǐnxiān

lèijiāngzhǔyǒngwàngfén

zuòshīxiāngchǔwǎngǎntònglèizài

注释

微生:微小的生命。
草木:比喻平凡的生命。
天力:指上天的恩惠。
慈颜:慈祥的面容。
桃李实:比喻子孙后代。
俯仰失:形容无法左右命运。
公子:古代对贵族子弟的尊称。
战战:形容谨慎恐惧。
日月照:比喻君主的恩泽。
肝鬲:人体内脏,此处指内心深处。
一邑:一个城邑。
粲然:灿烂的笑容。
黄壤:黄土,指墓地。
戏剧:比喻荒诞不经的事。
曾、闵意:曾参、闵子骞的孝道愿望。
仙佛寂:指死亡或超脱尘世。
孤累:孤独疲惫。
江渚:江边的沙洲。
楚挽:楚辞式的挽歌。

翻译

微小的生命如同草木,无从回报上天之力。
慈祥的面容犹如春风,却未见桃李结果。
自古以来人们怀有这种遗憾,即使有志也无法改变命运。
公子难道预先知晓,每日战战兢兢珍惜时光。
我们的君主如日月般照耀,他的恩泽深入骨髓。
悲哀啊,为人子女的心,我怎会吝惜一个城邑。
家人在祭拜时,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怎能与黄土下的金银相比,那是千金之璧。
如果人能成为道德之人,看待这一切也会觉得荒谬。
姑且满足曾参、闵子骞的愿望,迅速与仙佛归于寂静。
孤独地躺在江边,长久地望着隔开的坟墓。
我写下这首诗来悼念,再次感动得泪流不止。

鉴赏

这首词作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苏轼(苏东坡)所作,名为《邓忠臣母周氏挽词》。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逝去之人的哀悼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微生真草木,无处谢天力。慈颜如春风,不见桃李实。" 这两句描写的是周氏母亲的温柔形象,她如同春风一般,虽然已经去世,但在作者心中留下的印象依然温暖而美好。

"古今抱此恨,有志俯仰失。公子岂先知,战战常惜日。" 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不能长存的遗憾,以及对于光阴似箭、时不待人的哀叹。作者通过“有志俯仰失”强调了人生短暂,美好事物难以永恒。

"吾君日月照,委曲到肝鬲。哀哉人子心,吾何爱一邑。" 这两句中,“吾君日月照”可能指的是周氏母亲的德行如同日月一般普照,而“委曲到肝鬲”则是形容作者对她的怀念深入骨髓。“哀哉人子心,吾何爱一邑”表达了作者对于故土和亲人的深厚情感。

"家庭拜前后,粲然发笑色。岂比黄壤下,焚瘗千金璧。"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温馨的家人团聚场景,与其对比的是“焚瘗千金璧”,可能是指某种形式上的虚荣或无谓的奢侈。

"若人道德人,视此亦戏剧。聊偿曾、闵意,遽与仙佛寂。孤累卧江渚,永望坟墓隔。作诗相楚挽,感动泪再滴。" 最后几句通过对比世间道德之人的态度和作者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于人生苦短、物是人非的深切体会,并在这种情感中寻找了一种超脱的安慰。诗中的“孤累卧江渚,永望坟墓隔”则是在表达一种深刻的悲哀和对逝者的永久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挽词不仅是苏轼对邓忠臣母周氏的悼念,也是他对于人生、时光流逝的一种深刻反思。通过诗中丰富的情感表达,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和对于生命美好与脆弱的深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