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钱榆庵杨师山茂才秋原晚眺
清 · 曹俊
又送清秋去,羁人胡不归。
寒风欺瘦骨,夕照恋征衣。
境苦诗遽冷,途穷信便稀。
暮云千万叠,杳杳雁南飞。
寒风欺瘦骨,夕照恋征衣。
境苦诗遽冷,途穷信便稀。
暮云千万叠,杳杳雁南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与友人在辽阔的田野上远眺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季节感和淡淡的离愁别绪。
首联“又送清秋去,羁人胡不归”,开篇即点明时令与心境。清秋之景,本就容易引发人的思乡之情,而“羁人”二字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身份——一个在外漂泊、远离家乡的人。这句诗既写出了秋天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颔联“寒风欺瘦骨,夕照恋征衣”,进一步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象。寒风吹过,似乎在挑战着诗人体魄的极限;夕阳却似乎不舍离去,眷恋着行人的衣物。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巧妙地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惋惜之情。
颈联“境苦诗遽冷,途穷信便稀”,转而从诗人的创作状态和生活处境入手。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的灵感似乎也随之冷却,生活的道路似乎也变得越来越狭窄,信件的往来也逐渐减少。这一联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感受,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隐喻。
尾联“暮云千万叠,杳杳雁南飞”,以壮丽的晚霞和南飞的大雁作为收束,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又略带凄凉的意境。千万重的暮云,仿佛是诗人内心复杂情感的象征;而南飞的大雁,则是远方和希望的象征。这一联既是对眼前景色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让人感受到一种既广阔又深远的情感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呈现,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既有自然美又有情感深度的艺术氛围,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