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杂诗十一首(其一)
宋 · 苏轼
斜日照孤隙,始知空有尘。
微风动众窍,谁信我忘身。
一笑问儿子,与汝定何亲。
从我来海南,幽绝无四邻。
耿耿如缺月,独与长庚晨。
此道固应尔,不当怨尤人。
微风动众窍,谁信我忘身。
一笑问儿子,与汝定何亲。
从我来海南,幽绝无四邻。
耿耿如缺月,独与长庚晨。
此道固应尔,不当怨尤人。
注释
孤隙:孤独的缝隙。空有尘:只有尘埃。
众窍:各种孔窍。
忘身:忘记自我。
儿子:这里可能指诗人的情感寄托或象征。
幽绝:极其幽静。
长庚晨:长庚星,金星,清晨出现。
固应尔:本就应该如此。
怨尤人:埋怨他人。
翻译
夕阳照进孤独的缝隙,我才明白只有尘埃存在。微风吹过每个孔窍,谁能相信我已经忘记自我。
笑着问我的孩子,你和我究竟有多亲近。
自从我来到这海南,幽静得没有邻居四旁。
明亮如不完整的月亮,独自迎接清晨的长庚星。
这条路本就如此,不应去埋怨他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情怀。在这里,苏轼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首句“斜日照孤隙,始知空有尘”中,“斜日照孤隙”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夕阳透过窗棂投射在室内的情景。诗人由此感悟到尘世间一切都是虚幻的,这里“孤隙”指的是独处的房舍和心灵的角落。
接着,“微风动众窍,谁信我忘身”一句通过细腻描写微风吹拂过窗棂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这里“众窍”指的是窗户上的各个孔洞,而“谁信我忘身”则是说,在这宁静与孤独中,诗人已经忘记了身外的一切。
第三句“我笑问儿子,与汝定何亲”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关系的淡漠。诗人在这里以一笑置之,询问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之间到底有多么亲近,这里“儿子”可能是他的亲生子,也可能是比喻他所培养的事业或者理想。
然后,“从我来海南,幽绝无四邻”一句写出了诗人远离尘嚣的愿望。“海南”在这里象征着遥远和隐逸,而“幽绝无四邻”则形容了一种没有邻里、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接着,“耿耿如缺月,独与长庚晨”一句中,“耿耿如缺月”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和孤寂,而“独与长庚晨”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最后,“此道固应尔,不当怨尤人”一句体现了诗人的豁然开朗。这里“此道”指的是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而“不当怨尤人”则是说,既然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就没有必要去埋怨他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远的情怀,同时也反映出了宋代士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