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寄华山司空图二首(其二)赏析

寄华山司空图二首(其二)

唐 · 虚中
逍遥短褐成,一剑动精灵。
白昼梦仙岛,清晨礼道经。
黍苗侵野径,桑椹污闲庭。
肯要为邻者,西南太华青。

注释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短褐:粗布短衣,指简朴的衣着。
一剑:指随身携带的剑。
精灵:这里指剑的灵气或周围的自然之灵。
白昼:白天。
梦仙岛:幻想中的仙境。
清晨:早晨。
礼道经:恭敬地诵读道教经典。
黍苗:黍的幼苗,黍是一种粮食作物。
侵:延伸到,蔓延至。
野径:野外的小路。
桑椹:桑树的果实。
污:此处意为散落,点缀。
闲庭:空闲的庭院。
肯要:愿意。
为邻者:成为邻居。
西南:方位,指南面偏西。
太华:即华山,中国名山之一,以险峻著称。
青:形容山色青翠。

翻译

身着简朴衣自在悠哉,利剑出鞘灵动惊神灵。
白日梦中游历神仙岛,拂晓时分诵读道教经文。
黍米幼苗蔓延至小路,桑葚果实落满寂静院庭。
愿意相邻而居的是谁?西南方向的华山青翠巍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虚中的作品,名为《寄华山司空图二首(其二)》。从诗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由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逍遥短褐成,一剑动精灵" 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内心世界的清澈与坚定。"逍遥"一词常用来形容隐逸生活,"短褐"则是古时隐士或游侠所穿之简便服饰,而"一剑动精灵"则显示出诗人内在的精神力量和对武艺的执着。

接下来的两句 "白昼梦仙岛,清晨礼道经" 描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他在白天时梦到仙境,在清晨时虔诚地研读道家经典。这两句传递出诗人对于神秘主义和超然物外的向往。

而后面 "黍苗侵野径,桑椹污闲庭" 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自然的生活状态。这里的"黍苗"和"桑椹"都是田园生活中的常见景象,而"野径"与"闲庭"则强调了一个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的意境。

最后两句 "肯要为邻者,西南太华青"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情谊和对壮丽山川的赞美。这里的"西南太华青"指的是华山的壮观景象,表明诗人不仅在物质上希望与朋友相邻,更是在精神上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的描绘,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宁静、高洁生命状态的深切向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