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孙从之
宋 · 赵蕃
吏事要及民,何假须缘饰。
是故西都儒,往往名背实。
萍乡孙明府,抱负惟儒术。
起家长此邦,为政皆有述。
催科非我急,急民使滋殖。
今夏戒艰食,粒米劝蓄积。
种麦贵宿耕,禾孙视前绩。
是我贤弟昆,三市俱鼎立。
正之官南昌,大吏遭丝刻。
为陈先世事,稍稍从吾律。
窃尝叹斯人,当补谏争缺。
如何即九原,我为长太息。
叔也今王官,路以云霄逼。
才难未易识,屡荐今始入。
赣川与洪州,目见非耳得。
使之佐庙谟,弥缝宁阙职。
公行被里言,步武俱文石。
为移一县政,于以均万国。
我虽落蛮夷,归来岂无日。
傥遂乐耕耘,于焉吾事毕。
是故西都儒,往往名背实。
萍乡孙明府,抱负惟儒术。
起家长此邦,为政皆有述。
催科非我急,急民使滋殖。
今夏戒艰食,粒米劝蓄积。
种麦贵宿耕,禾孙视前绩。
是我贤弟昆,三市俱鼎立。
正之官南昌,大吏遭丝刻。
为陈先世事,稍稍从吾律。
窃尝叹斯人,当补谏争缺。
如何即九原,我为长太息。
叔也今王官,路以云霄逼。
才难未易识,屡荐今始入。
赣川与洪州,目见非耳得。
使之佐庙谟,弥缝宁阙职。
公行被里言,步武俱文石。
为移一县政,于以均万国。
我虽落蛮夷,归来岂无日。
傥遂乐耕耘,于焉吾事毕。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吏事:政务。民:百姓。
须缘饰:过多装饰。
西都儒:西都的儒生。
名背实:名声不符实际。
孙明府:孙明府官职。
抱负:志向。
儒术:儒家学术。
为政:施政。
述:主张。
催科:催缴赋税。
急民:让百姓富足。
滋殖:繁衍。
戒艰食:节俭。
蓄积:储存。
种麦:种植麦子。
宿耕:早做准备。
前绩:前人经验。
贤弟昆:兄弟。
三市:三个市场。
鼎立:杰出。
正之官南昌:正之在南昌任职。
丝刻:苛刻要求。
先世事:家族往事。
从吾律:遵循我的原则。
斯人:此人。
谏争缺:谏诤的空缺。
九原:去世。
长太息:深深叹息。
王官:高官。
云霄逼:接近高位。
屡荐:多次推荐。
入:进入官场。
赣川:赣江流域。
洪州:洪州地区。
耳得:道听途说。
庙谟:国家决策。
弥缝:弥补缺失。
公行:公众行为。
文石:美德。
移一县政:改变一县风气。
均万国:使天下均衡。
落蛮夷:身处蛮夷之地。
归来:回归。
乐耕耘:享受农耕。
焉:于此。
毕:结束。
翻译
处理政务要贴近百姓,何需过多装饰。因此西都的儒生,名声常常与实际不符。
萍乡的孙明府,志向只在儒家学术。
他在此地担任地方官,施政都有明确的主张。
催缴赋税不是我的急务,重要的是让百姓富足繁衍。
今年夏天提醒大家节俭,鼓励储存粮食。
种植麦子要早做准备,如同前人的经验。
我的贤弟昆仲,在三个市场都有杰出表现。
正之在南昌任职,面对上级苛刻的要求。
他讲述家族往事,渐渐遵循我的原则。
我曾感叹此人,应填补谏诤的空缺。
可惜他已去世,我为此深深叹息。
叔父如今官运亨通,接近高位。
人才难得,多次推荐后他才得以进入官场。
亲眼所见赣川和洪州,而非道听途说。
让他辅佐国家决策,职责不应有缺失。
他的行为受众人称赞,步步都留下美德。
他将一县之政移风易俗,使天下均衡。
我虽然身处蛮夷之地,回归的日子总会到来。
如果能享受农耕生活,那就是我人生的归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赠孙从之》,表达了对孙从之为官清廉、体恤民生的赞赏。诗中提到孙从之身为儒者,抱负远大,注重实际施政,不急于征收赋税,而是关注民众生计,鼓励储蓄和农业生产。他以亲身经历为例,规劝上级官员遵循公正之道,弥补缺失。诗中还表达了对孙从之才华的认可,认为他有能力参与国家决策,弥补庙堂之失。最后,诗人表示自己虽然身处偏远之地,但期待孙从之能进一步发挥才能,造福更多地区,自己也有回归朝廷的一天,如果能专注于农耕,便是人生圆满。整首诗赞扬了孙从之的品德和才能,以及对社会公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