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再和仲晦监簿赏析

再和仲晦监簿

宋 · 刘克庄
少狂蕴奇志,探索删画前。
安能一措辞,何止三绝编。
俚音和薰风,短梦游钧天。
竟无鱼水分,姑了萤雪缘。
北扉失脚堕,南窗抱膝眠。
宁为英雄笑,不受儿女怜。
徐侯金闺彦,岁晚铁砚穿。
掊击群疑亡,发药沉疴痊。
鲸浪怒喷薄,蚁封妙回旋。
精博昔骑省,奇逸今师川。
望古多慷慨,感时尝忧悁。
肯羡萧芥荣,甘保樗栎年。
君有论绝交,吾无书辨颠。
倡和诳饥腹,聊与好事传。

拼音版原文

shǎokuángyùnzhìtànsuǒshānhuàqián

ānnéngcuòzhǐsānjuébiān

yīnxūnfēngduǎnmèngyóujūntiān

jìngshuǐfēnleyíngxuěyuán

běifēishījiǎoduònánchuāngbàomián

níngwèiyīngxióngxiàoshòuérlián

hóujīnguīyànsuìwǎntiěyàn穿chuān

póuqúnwángyàochénquán

jīnglàngpēnbáofēngmiàohuíxuán

jīngshěngjīnshīchuān

wàngduōkāngkǎigǎnshíchángyōuyuān

kěnxiànxiāojièrónggānbǎochūnián

翻译

年轻时狂放中深藏奇异志向,不断探索绘画的边界。
怎能仅用言语表达,创作出的作品岂止是三首绝句。
俚俗的语言与和煦的微风相伴,梦境中漫游在仙境之中。
终究没有鱼水交融的境遇,暂且满足于萤火虫和雪的缘分。
北方的门不慎跌落,南方的窗户下我抱膝而眠。
宁愿被英雄嘲笑,也不愿受儿女情长的怜悯。
徐侯是金闺才子,晚年研磨铁砚,勤奋不辍。
他击破众疑,如同良药治愈沉疴。
巨浪愤怒地喷涌,蚁穴巧妙地旋转,展现智慧。
过去在皇宫中博学多识,如今向川流不息的江河学习。
遥望古人常感慨激昂,面对时事时常忧虑。
我不羡慕萧瑟的芥草荣华,甘愿保持朴实无华的生活。
你有绝交之论,我无文字来辩驳是非。
以歌谣互相唱和,只为填饱饥饿的肚腹,姑且流传世间。

注释

蕴:隐藏。
删画:探索绘画艺术。
措辞:言语表达。
三绝编:多产的绝句作品。
俚音:通俗语言。
钧天:神话中的仙境。
鱼水:比喻和谐关系。
萤雪:形容刻苦学习。
失脚:失误或意外。
抱膝:形容孤独或静思。
萧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樗栎:比喻平凡无用的人。
论绝交:讨论关于绝交的话题。
辨颠:分辨是非。
倡和:倡导并回应。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再和仲晦监簿》。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风格。

“少狂蕴奇志,探索删画前。”开篇便展现出诗人对于知识与学问的渴望,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勇敢尝试和不懈追求。

“安能一措辞,何止三绝编。”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形式的掌握和创新,他不满足于常规的韵律结构,而是力求突破,创作出更加精妙绝伦的作品。

“俚音和薰风,短梦游钧天。”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遨游幻想的生活状态,“俚音”暗示了诗人对民间音乐的喜爱,而“短梦游钧天”则展现了他对于自由和解脱的向往。

“竟无鱼水分,姑了萤雪缘。”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如同鱼水不可分离,而萤火虫在雪夜中依然闪烁着友情的光芒。

“北扉失脚堕,南窗抱膝眠。”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隐逸自适的生活画面,诗人似乎已经厌倦了世俗的纷争和喧嚣,而是选择了一个宁静的角落,以沉思冥想为伴。

“宁为英雄笑,不受儿女怜。”这里传达出诗人对于英雄气概的向往,同时也表明他不愿受到世俗情感的束缚,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徐侯金闺彦,岁晚铁砚穿。”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强调了诗人对于学问的执着追求,即使到了年老时期,也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和钻研。

“掊击群疑亡,发药沉疴痊。”这里的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在知识领域中不断探索、解答疑惑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出他对于文艺创作的投入和治愈心灵的追求。

“鲸浪怒喷薄,蚁封妙回旋。”这两句充满了动感和力度,描绘了一种激情澎湃、思想飞扬的情景,体现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忱和艺术造诣的能力。

“精博昔骑省,奇逸今师川。”这里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强调了诗人的学问广博和独到的见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当下文化发展的自信和期许。

“望古多慷慨,感时尝忧悁。”这两句透露出诗人面对历史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忧虑。

“肯羡萧芥荣,甘保樗栎年。”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然态度,更愿意保持一颗平常心,以此来守护内心的宁静和长久。

“君有论绝交,吾无书辨颠。”这两句体现出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自信,不需借助于外界的评价就能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倡和诳饥腹,聊与好事传。”结尾处,诗人通过对音乐和饮食的比喻,表达了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享受,同时也强调了他与志同道合之人的交流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