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其十)赏析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其十)

宋 · 郑清之
生老年来病已深,灸瘢着艾复难禁。
六根四大元无有,何处求师下一针。

注释

生老:年老。
病已深:疾病严重。
灸瘢:艾灸留下的疤痕。
艾:艾草。
复难禁:再次难以忍受。
六根:佛教术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
四大:佛教中指地、水、火、风四种元素,象征人的身体。
元无有:根本不存在。
何处:哪里。
求师:寻找老师。
下一针:扎一针治疗。

翻译

随着年岁增长,疾病已经深深困扰我,艾灸留下的疤痕让我难以承受。
身心六根和四大皆空,又该向哪里寻找能为我扎针治疗的师傅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的《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其十)》中的第十首。诗中,诗人以自身的衰老和疾病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死和佛教哲理的思考。他描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身体的脆弱,"生老年来病已深",即使尝试治疗,如灸瘢着艾也无法阻止疾病的侵袭,"灸瘢着艾复难禁"。

接着,诗人深入探讨了佛教的教义,"六根四大元无有",这里的"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四大"则指地水火风构成的物质世界,诗人认为这些都是虚幻不实的。他进一步指出,在这个根本不存在实体的世界里,"何处求师下一针",意味着在佛教的视角下,任何外在的治疗手段都是徒劳的,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心性而非身体。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佛教空性的理解,以及对世间治疗手段的反思,展现出深厚的佛教思想底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