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馨吾王君,于壬寅年造新宅市东静地,落成赋移居诗嘱和,次韵奉寄四首(其三)赏析

馨吾王君,于壬寅年造新宅市东静地,落成赋移居诗嘱和,次韵奉寄四首(其三)

清末民国初 · 方仁渊
弃材只有老烟梦,宠辱无心气自和。
宿学犹如伏枥马,新才好似扑天鹅。
一年风月宜人少,百代诗文厌世多。
安得清秋明月夜,棹舟携客学东坡。

鉴赏

此诗《馨吾王君》以深沉的哲理与淡泊的情怀,描绘了主人公对人生、学问与自然的深刻感悟。首句“弃材只有老烟梦”,以“弃材”喻指被世人忽视或遗弃的才华,而“老烟梦”则暗示着这些才华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消散,如同烟云般虚幻。这种对比表达了对才华被忽视的无奈与感慨。

接着,“宠辱无心气自和”一句,展现了诗人面对荣华与挫折时的超然态度,不为外界的赞誉或贬低所动,内心保持平和。这种心境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达到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内心的宁静。

“宿学犹如伏枥马,新才好似扑天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长期积累的知识比作“伏枥马”,虽已老迈但仍怀有力量;将新涌现的才华比作“扑天鹅”,既形象又富有动感,暗示新旧知识与才华之间的传承与更迭。

“一年风月宜人少,百代诗文厌世多”则从自然与人文的角度出发,感叹一年之中能享受美好风月时光的人越来越少,而千百年来的诗文却让世人感到厌倦。这反映了诗人对当今社会文化氛围的担忧,以及对传统艺术价值的珍视。

最后,“安得清秋明月夜,棹舟携客学东坡”表达了诗人渴望在清秋明月之夜,与友人泛舟游赏,效仿苏轼的雅趣,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诗意的生活。这一愿望不仅体现了对古代文人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学问、自然与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