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平道中(其二)
平芜迷旧迹,幽鸟变新声。
兴与云俱远,心同水共清。
胶胶还扰扰,回首笑浮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方平道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对自然的感悟。
首联“病怯春衫薄,衰怜葛屦轻”,以病弱之身面对轻薄的春衫,以及衰老之躯对轻便葛屦的怜惜,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春衫之薄,不仅指衣物的轻薄,也象征着季节的更迭,生命的短暂。葛屦之轻,则是自然与简朴的象征,与后文的“心同水共清”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纯净的追求。
颔联“平芜迷旧迹,幽鸟变新声”,通过描写荒草覆盖的平地模糊了过去的痕迹,以及幽静的鸟儿发出的新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平芜的“迷”字,既指视觉上的模糊,也暗含了记忆的渐行渐远。幽鸟“变新声”,则预示着新生与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颈联“兴与云俱远,心同水共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的心境如同清澈的流水,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而“兴与云俱远”,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精神追求,仿佛与飘渺的云彩一同远去,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
尾联“胶胶还扰扰,回首笑浮生”,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与反思。在经历了自然界的变迁和个人心境的波动后,诗人意识到世事的纷扰与人生的虚幻。然而,他以微笑的态度面对这一切,似乎在嘲笑生活的无常与自己的渺小,体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我与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世态中的超然态度。
词语解释
浮生的意思: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人生为“浮生”。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浮生急驰电,物道险絃丝。” 唐 元稹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诗:“自言行乐朝朝是,岂料浮生渐渐忙。”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浮生回首如驰影,能消几度閒愁闷。” 茅盾 《追求》三:“永别了!如梦的浮生,谜一样的人生!”...
葛屦的意思:用葛草编成的鞋。《诗·齐风·南山》:“葛屨五两,冠緌双止。”《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屨,可以履霜。” 宋 陆游 《东偏小室去日最远每为逃暑之地戏作五字》:“渴爱飱浆美,慵便葛屨轻。”《剪灯馀话·洞天花烛记》:“忽有二使,布袍葛屨,联袂而来。”...
葛屦的意思:用葛草编成的鞋。《诗·齐风·南山》:“葛屨五两,冠緌双止。”《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屨,可以履霜。” 宋 陆游 《东偏小室去日最远每为逃暑之地戏作五字》:“渴爱飱浆美,慵便葛屨轻。”《剪灯馀话·洞天花烛记》:“忽有二使,布袍葛屨,联袂而来。”...
回首的意思:[释义](1) (动)把头转向后方。 (2) (动)〈书〉回顾;回忆。回首往事。(作谓语) [构成]动宾式:回|首...
胶胶的意思:(1).鸡鸣声。《诗·郑风·风雨》:“风雨瀟瀟,鸡鸣胶胶。” 唐 李益 《闻鸡赠主人》诗:“胶胶司晨鸣,报尔东方旭。” 清 《雨后放舟》诗:“漠漠烟中柳,胶胶午后鸡。” 王闿运 《愁霖赋》:“信诗人之思晦兮,鸡胶胶而不已。”(2).泛指禽类的鸣声。《后汉书·马融传》:“鳩之乎兹囿之中,山敦云移,羣鸣胶胶,鄙騃譟讙。”慌乱。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此为余第一次见玉人启其唇樱,貽余诚款,故余胶胶不知作何词以对。”参见“ 胶胶纷纷 ”、“ 胶胶扰扰 ”。...
旧迹的意思:◎ 旧迹 jiùjì(1) [the past things]∶指过去发生的事情(2) [historic site]∶古迹...
平芜的意思: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 唐 李山甫 《刘员外寄移菊》诗:“秋来缘树復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 明 许承钦 《过李家口》诗:“枣香来野径,麦秀满平芜。” 清 龚自珍 《最录中论》:“平芜生之,灌木丛之,剔而薙之,乃覿瑶草。” 郭沫若 《蜀道奇》诗:“海水倾泄出平芜,土壤膏腴成天府。”...
扰扰的意思:◎ 扰扰 rǎorǎo[be thrown into confusion] 形容纷乱的样子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新声的意思:(1).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国语·晋语八》:“ 平公 説新声。” 晋 陶潜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清歌散新声,緑酒开芳颜。” 唐 孟郊 《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握中有新声, 楚 竹人未闻。” 元 王士熙 《李宫人琵琶引》:“新声不用黄金拨,玉指萧萧弄晚凉。” 章炳麟 《辨诗》:“ 李延年 復依西域《摩訶兜勒》之曲,以造新声二十八解。”(2).指新乐府辞或其他不能入乐的诗歌。 姚华 《论文后编》:“诗本乐章,自古辞不入今乐,则变为新声,及其递变,新声又不入乐, 宋 元 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