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仲实岁晚
宋末元初 · 方回
老穷胜夭达,敢惜岁时迁。
食玉多忧死,披蓑且醉眠。
西湖非昔者,南雪尚春前。
稍足陶瓶粟,诸公不用怜。
食玉多忧死,披蓑且醉眠。
西湖非昔者,南雪尚春前。
稍足陶瓶粟,诸公不用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老穷:形容极度贫困。胜:超过。
夭达:长寿。
敢:岂敢,反问语气。
惜:吝惜。
食玉:比喻追求高雅生活或过度奢侈。
忧死:担忧死亡。
披蓑:穿着蓑衣。
醉眠:醉酒而眠。
西湖非昔者:西湖今非昔比。
昔者:过去。
南雪:南方的雪。
尚:还。
稍足:稍微足够。
陶瓶粟:陶罐中的粗粮。
诸公:各位。
怜:怜悯。
翻译
贫穷比长寿更可贵,我岂会吝惜时光流转。吃玉多了忧虑死亡,披上蓑衣且沉醉而眠。
西湖已不再是往日模样,南国雪花还在春天之前飘落。
稍稍丰足的粗茶淡饭,各位无需为我忧虑。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次韵张仲实岁晚》。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深刻体会。
“老穷胜夭达,敢惜岁时迁。”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贫困状况的无奈,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积极面对现实的态度。
“食玉多忧死,披蓑且醉眠。”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逃避现实的心理。古代有“食玉”之说,意指通过吞食珠玉来延长生命,但在这里却成了忧愁死亡的象征。披蓑(一种野草)代表着简陋而不被重视的生活状态,而醉酒则是诗人用以暂时忘却烦恼。
“西湖非昔者,南雪尚春前。”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情景。西湖在这里象征着时间的变迁和美好记忆的消逝,而“南雪”则可能指的是江南地区的冬末初春时节的雨雪,表现出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界的变化。
“稍足陶瓶粟,诸公不用怜。”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简单满足以及对友人的期望。陶瓶和粟(谷物)象征着简朴的生活,而“诸公”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或同行,诗人希望他们不要因为自己的贫困境遇而感到怜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生活态度以及与友人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