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关行
清 · 洪繻
海风琅琅海水高,西油东布千百艘。
载以宝筏三五篙,未到鹿门皆逋逃。
关吏狞狞如鬼号,背上火枪腰铁刀。
下水挽筏牵上岸,充作公货饶尔曹,商人瞠视两眼如巨鳌。
泣诉不可得,关吏瞋尔言啰嘈。
吮尔皮血盬尔膏,东头有虎千百牢。
载以宝筏三五篙,未到鹿门皆逋逃。
关吏狞狞如鬼号,背上火枪腰铁刀。
下水挽筏牵上岸,充作公货饶尔曹,商人瞠视两眼如巨鳌。
泣诉不可得,关吏瞋尔言啰嘈。
吮尔皮血盬尔膏,东头有虎千百牢。
鉴赏
这首《洋关行》描绘了清朝时期沿海贸易的场景,尤其是对洋关(海关)的描述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强烈的对比。
首先,诗中“海风琅琅海水高,西油东布千百艘”两句,以海浪拍打的声音和船只的繁忙景象开篇,营造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海上贸易图景。这里的“西油东布”,指的是从西方进口油料,向东出口布匹,反映了当时国际贸易的流向。
接着,“载以宝筏三五篙,未到鹿门皆逋逃”两句,通过“宝筏”和“三五篙”的形象,以及“逋逃”一词的使用,暗示了贸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神秘和冒险的氛围。
“关吏狞狞如鬼号,背上火枪腰铁刀”描绘了海关官员的形象,他们手持武器,态度凶猛,体现了当时海关管理的严格和对走私行为的严厉打击。这种形象与前文的贸易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权力与秩序的存在。
“下水挽筏牵上岸,充作公货饶尔曹”则描述了货物的装卸过程,强调了海关在贸易流程中的重要角色,同时“公货”一词也暗示了政府对贸易的监管和控制。
最后,“商人瞠视两眼如巨鳌。泣诉不可得,关吏瞋尔言啰嘈。吮尔皮血盬尔膏,东头有虎千百牢。”这几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商人在面对海关官员时的无奈和恐惧,以及海关官员的贪婪和不公正。这里不仅揭示了贸易过程中的不平等现象,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
整体来看,《洋关行》通过对海上贸易和海关管理的描绘,展现了清朝社会的一个侧面,既有经济活动的繁荣,也有权力与利益的冲突,以及普通民众生活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