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蕙岩常簿二首(其一)
宋 · 释元肇
名教非无乐,何缘事上眉。
不闲因接物,先老为忧时。
两郡垂棠荫,东园长桂枝。
用公浑未尽,一世有馀悲。
不闲因接物,先老为忧时。
两郡垂棠荫,东园长桂枝。
用公浑未尽,一世有馀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元肇所作的《方蕙岩常簿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对名教之乐与现实困境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首句“名教非无乐”,诗人开篇即指出名教并非没有乐趣,暗示了在遵循社会规范与道德准则的同时,人们仍能从中寻找到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然而,紧接着的“何缘事上眉”一句,却提出了一个反问,似乎在质疑为何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各种事务而眉头紧锁,失去了原本应有的快乐。
“不闲因接物,先老为忧时。”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人们忙碌于社交与事务之中,往往忽略了生活的本质,甚至因此而感到疲惫和忧虑。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容易忽视与自然、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以及对未来的过度担忧,从而失去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两郡垂棠荫,东园长桂枝。”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两郡的棠树垂荫,东园的桂树枝繁叶茂。这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描写,更象征着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远离尘嚣,享受自然之美,与世无争,心灵得以安放。
最后,“用公浑未尽,一世有馀悲。”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思。他认为尽管人们在公共事务上尽力而为,但仍然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导致了一生中的诸多遗憾与悲伤。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批判,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