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海会寺(其一)
是处皆堪歇,何山不可开。
泉因龙吐出,经自兔衔来。
径向黄沙过,寻僧问劫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海会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联“佛堂光未放,桑下唤难回”,以佛堂未亮的光线和在桑树下呼唤却难以回应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佛堂的光未放,象征着内心的光明尚未完全开启;而桑下呼唤的困难,则暗示了外界的干扰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冲突。
颔联“是处皆堪歇,何山不可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无论是何处,都可作为心灵的栖息之所;任何山峰,都可能成为心灵探索与超越的起点。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
颈联“泉因龙吐出,经自兔衔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佛法的来源与传播。泉水因龙之口而出,象征着佛法如同神迹般不可思议;经文由兔子衔来,寓意佛法的传播如同自然界的奇迹,不受限制,无远弗届。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与佛法联系起来,展现了佛法的神秘与广泛影响力。
尾联“径向黄沙过,寻僧问劫灰”,描绘了一幅穿越黄沙,寻找僧侣询问历史遗迹的画面。这里的“黄沙”可以象征历史的尘埃,“劫灰”则指战争或灾难留下的痕迹。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以及对智慧与真理的渴望。同时,这也暗示了在艰难困苦中寻求心灵慰藉与智慧指导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精神自由以及历史与智慧的深刻思考。
词语解释
不可的意思:◎ 不可 bùkě(1) [should not]∶不可能;不可以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2) [must not]∶决不能,必须不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不可一概而论(3) [simply must]∶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佛堂的意思:(1).佛所住的堂殿。《毗奈耶杂事》卷二六“即以右足踏其香殿” 唐 义浄 注:“西方名佛所住堂为健陀俱知。健陀是香,俱知是室。此是香室、香臺、香殿之义。不可亲触尊颜,故但唤其所住之殿,即如此方玉阶、陛下之类。然名为佛堂、佛殿者,斯乃不顺西方之意也。”(2).指供奉佛像的堂殿、堂屋。 清 陈维崧 《江城子·鲍让侯载酒泛舟小泊城南诸寺纪所见》词:“驀遇娇红澹粉佛堂边。恰似湿云倚一朵,扶不定,竹栏前。” 张天翼 《儿女们》二:“走过佛堂的时候他瞟了那边一眼,瞥见五姨太太在敲着木鱼念经。”...
劫灰的意思:亦作“刧灰”。亦作“刦灰”。亦作“刼灰”。本谓劫火的馀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 汉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问 东方朔 。 朔 云:‘不知,可问 西域 胡人。’后 法兰 既至,众人追以问之, 兰 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后因谓战乱或大火毁坏后的残迹或灰烬。 宋 陆游 《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始见》诗:“陈迹关心己自悲,劫灰满眼更增欷。” 明 赵诒琛 《<逸老堂诗话>跋》:“癸丑夏六月,遭乱,所有藏书数万卷,一旦尽失,而是书原本亦遭刦灰。” 清 吕留良...
径向的意思:◎ 径向 jìngxiàng[radial] 沿半径的方向的...
是处的意思:(1).到处;处处。《南齐书·虞玩之传》:“填街溢巷,是处皆然。”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陈毅 《六国之行》诗:“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2).犹言紧要关头。《水浒传》第十三回:“将臺上忽的一声锣响, 杨志 和 索超 斗到是处,各自要争功,那里肯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