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宫人入道归山
唐 · 于鹄
十岁吹箫入汉宫,看修水殿种芙蓉。
自伤白发辞金屋,许著黄衣向玉峰。
解语老猿开晓户,学飞雏鹤落高松。
定知别后宫中伴,应听缑山半夜钟。
自伤白发辞金屋,许著黄衣向玉峰。
解语老猿开晓户,学飞雏鹤落高松。
定知别后宫中伴,应听缑山半夜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十岁:年龄,这里是形容年纪小。吹箫:吹奏箫这种乐器。
汉宫:指古代皇宫,这里泛指宫廷。
修水殿:修建临水的宫殿。
种芙蓉:种植荷花,象征高洁美丽。
自伤:自我感伤。
白发:年老的标志。
辞金屋:离开豪华的居所,比喻离开宫廷。
许著:允许穿着,引申为选择成为。
黄衣:道士或僧侣的服装,这里指修行人的衣服。
玉峰:指修行的名山,比喻隐居之地。
解语:懂得人语,形容猿猴聪慧。
老猿:年长的猿猴。
开晓户:早晨开门。
学飞:尝试飞翔。
雏鹤:幼小的鹤。
高松:高大的松树。
定知:必定知道,预料到。
别后:离别之后。
宫中伴:宫中的伙伴,指一同在宫中的其他人。
应听:应该会听到。
缑山:地名,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远离尘嚣的修行地。
半夜钟:半夜时分敲响的钟声,常寓意深远或超脱世俗的声音。
翻译
十岁时就因吹箫技艺进入汉宫,目睹了宫中修建水边殿堂和栽种荷花的景象。感叹自己年老白发,告别了奢华的宫殿生活,换上道袍走向修行的山峰。
聪明的老猿清晨打开门扉,雏鹤尝试飞行却落在高高的松树上。
料想分别后宫中的同伴们,定会在半夜听到缑山上传来的钟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宫人辞官归隐的场景,通过对其一生经历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对其命运的理解和寄托。
“十岁吹箫入汉宫,看修水殿种芙蓉。”这两句描绘了宫人的早年生活,她自幼便进入皇宫,成为一名吹箫的乐伎。汉宫之中有着精美的建筑,水殿旁边还种植着芙蓉,这些都是皇宫华丽生活的一部分。
“自伤白发辞金屋,许著黄衣向玉峰。”随后,诗人转而叙述宫人的暮年时光。白发已成,表明她已经年迈,辞去那金碧辉煌的宫殿,换上简单的黄衣,准备向着山中的玉峰进发。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放弃,更是精神层面上的升华。
“解语老猿开晓户,学飞雏鹤落高松。”这里通过对比,表现了宫人归隐后的新生活。她像一位懂得语言的老猿,能够打开早晨的大门;同时,她也在学习那些年幼的鹤类如何从高耸的松树上滑翔而下。这两种意象都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向往。
“定知别后宫中伴,应听缑山半夜钟。”诗人最后表示,对于那些曾在皇宫中共同度过时光的人,她已经心有定论。在她离别之后,她会去聆听那远离宫廷、位于缑山中的半夜钟声。这不仅是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也象征着她精神上的自在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宫人的生涯变迁,展现了从尘世到超然的过程,以及个人对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