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酒歌
百年三万六千场,认取醉乡去路熟。
猖狂莫学少年时,身心早已偃鼓旗。
速营糟丘防老境,无行不与酒相随。
忘形孰主又孰客,江上清风山间月。
把杯对影又即吾,我与风月难一阙。
兴来更涉小小园,壶中胜赏真有天。
酒池不怕深似海,探春日日掉?船。
愁肠任待纷千缕,一醉不知手欲舞。
转悲成欢瞬息间,功用神圣捷如许。
困来不管玉颓山,只恐朝酲欲析难。
凭虚直向昆崙上,坐看惊涛飞去帆。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镜湖:镜湖,古代名胜,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千钟禄:大量的俸禄。
身心:身体和心灵。
偃鼓旗:形容疲惫不堪。
糟丘:酒窖。
老境:老年生活。
江上清风:自然景色。
山间月:自然景色。
把杯:举杯。
风月:自然景色,也指美酒。
小小园:小花园。
壶中胜赏:酒中的乐趣。
探春:春天来临。
?船:泛舟游玩。
愁肠:愁绪。
瞬息间:一瞬间。
玉颓山:形容酒醉后的状态。
朝酲:早晨酒醒。
凭虚:凌空。
昆崙:古代神话中的高山。
惊涛飞去帆:比喻人生的起伏或远方的追求。
翻译
如何能得到镜湖的一角,宁愿不要那千钟丰厚的俸禄。一生有三万六千次醉酒经历,熟悉了通往醉乡的道路。
别再像年轻时那样放纵,身心早已疲惫不堪。
赶紧为自己准备酒窖,以防老去,酒将陪伴我度过余生。
忘却形骸,不分主客,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
举杯对着影子,那就是我,我和风月难以割舍。
兴起时漫步小园,酒中的乐趣仿佛来自天赐。
不怕酒池深似海,春天来临,我每天都在划船畅饮。
愁绪千丝万缕,一醉便忘形,悲伤转为欢乐只需瞬间。
如此神奇的功效,让我瞬间从困顿中解脱。
困倦时也不管高山倾倒,只担心早晨酒醒后的头痛。
我乘风直上昆仑,静观惊涛骇浪中扬帆远去。
鉴赏
这首宋诗《和酒歌》是赵希逢所作,以饮酒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人生哲学。首句“安得镜湖分一曲,宁可不受千钟禄”展现了诗人宁愿放弃高官厚禄,也要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将湖光酒色视为人生至宝。接下来,“百年三万六千场,认取醉乡去路熟”强调了诗人对醉生梦死的认同,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场醉酒,唯有在醉乡中才能找到归宿。
“猖狂莫学少年时,身心早已偃鼓旗”劝诫人们不要像年轻时那样放纵,因为青春已逝,应尽早准备面对衰老。“速营糟丘防老境,无行不与酒相随”则表达了及时行乐,提前为老年生活预留乐趣的决心。
“忘形孰主又孰客,江上清风山间月”描绘了与自然共饮的逍遥景象,诗人与风月同在,忘却世俗身份。“把杯对影又即吾,我与风月难一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兴来更涉小小园,壶中胜赏真有天”写诗人陶醉于园中的美景,酒中自有天地。“酒池不怕深似海,探春日日掉?船”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热爱,即使酒如海深也不惧,每日沉浸其中。
“愁肠任待纷千缕,一醉不知手欲舞”揭示了借酒消愁的深层情感,片刻之间便能从悲伤转为欢乐。“困来不管玉颓山,只恐朝酲欲析难”描述了醉后的状态,即使困倦也无暇顾及身体疲惫,只担心早晨酒醒后的不适。
最后两句“凭虚直向昆崙上,坐看惊涛飞去帆”以壮丽的想象收尾,诗人仿佛乘着酒意飞升,旁观世事如惊涛般起伏,展现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饮酒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欢乐和超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