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憎王孙赏析

憎王孙

明 · 汪广洋
王孙尔为何代客,陵谷变迁归不得。
衣冠毁裂不似人,放浪形骸恣飘忽。
春山高高春树苍,尔乃结党成跳踉。
山下有田多百谷,尔复蹂践不得将。
喧呼万状绝可恶,见人亵狎乃所长。
我独嗟尔类,不如狗与彘。
狗彘犹能依附人,尔何为乎自轻弃。

鉴赏

这首诗名为《憎王孙》,是明代诗人汪广洋的作品。诗中以“王孙”这一贵族子弟的形象作为主角,通过对其行为的描述和对比,表达了对这种人物的不满和批判。

首句“王孙尔为何代客”,直接点出王孙的身份,暗示其并非真正的主人,而是寄人篱下的客人。接着,“陵谷变迁归不得”一句,运用了“陵谷变迁”的典故,比喻世事变化无常,王孙却无法适应或改变现状,无法回归自己的本位。这反映了王孙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力感和迷茫。

“衣冠毁裂不似人,放浪形骸恣飘忽”描绘了王孙的放荡不羁,衣冠不整,仿佛失去了人的尊严和约束。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社会的规范,也体现了其内心的空虚和逃避现实的态度。

“春山高高春树苍,尔乃结党成跳踉”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衬出王孙及其同伙的不和谐与混乱。他们如同在春天的山林中跳跃的野兽,没有秩序,没有方向,只是一味地寻求刺激和放纵。

“山下有田多百谷,尔复蹂践不得将”进一步揭示了王孙及其同伙的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破坏。他们肆意践踏农田,破坏生计,这种自私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原则背道而驰。

“喧呼万状绝可恶,见人亵狎乃所长”形容王孙及其同伙的言行举止粗鲁、令人厌恶,甚至在见到他人时也表现出轻浮和不尊重。这种性格特征,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形象,也伤害了周围的人。

最后,“我独嗟尔类,不如狗与彘。狗彘犹能依附人,尔何为乎自轻弃”表达了诗人对王孙及其同类的深切同情和批评。他感叹这些人还不如家畜,至少家畜还能找到依靠,而王孙等人却选择了自我放逐,放弃了应有的责任和尊严。

整首诗通过对王孙形象的刻画和对其行为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中某些放纵、不负责任行为的不满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个体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尊重他人、维护社会秩序的期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