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赠余以端溪绿石枕与蕲州竹簟皆佳物也余既喜睡而得此二者不胜其乐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
宋 · 欧阳修
端溪琢出缺月样,蕲州织成双水纹。
呼儿置枕展方簟,赤日正午天无云。
黄琉璃光绿玉润,瑩净冷滑无埃尘。
忆昨开封暂陈力,屡乞残骸避烦剧。
圣君哀怜大臣闵,察见衰病非虚饰。
犹蒙不使如罪去,特许迁官还旧职。
选材临事不堪用,见利无惭惟苟得。
一从僦舍居城南,官不坐曹门少客。
自然唯与睡相宜,以懒遭闲何惬适。
从来羸薾苦疲困,况此烦歊正炎赫。
少壮喘息人莫听,中年鼻鼾尤恶声。
痴儿掩耳谓雷作,灶妇惊窥疑釜鸣。
苍蝇蠛蠓任缘扑,蠹书懒架抛纵横。
神昏气浊一如此,言语思虑何由清。
尝闻李白好饮酒,欲与铛杓同生死。
我今好睡又过之,身与二物为三尔。
江西得请在旦暮,收拾归装从此始。
终当卷簟携枕去,筑室买田清颍尾。
呼儿置枕展方簟,赤日正午天无云。
黄琉璃光绿玉润,瑩净冷滑无埃尘。
忆昨开封暂陈力,屡乞残骸避烦剧。
圣君哀怜大臣闵,察见衰病非虚饰。
犹蒙不使如罪去,特许迁官还旧职。
选材临事不堪用,见利无惭惟苟得。
一从僦舍居城南,官不坐曹门少客。
自然唯与睡相宜,以懒遭闲何惬适。
从来羸薾苦疲困,况此烦歊正炎赫。
少壮喘息人莫听,中年鼻鼾尤恶声。
痴儿掩耳谓雷作,灶妇惊窥疑釜鸣。
苍蝇蠛蠓任缘扑,蠹书懒架抛纵横。
神昏气浊一如此,言语思虑何由清。
尝闻李白好饮酒,欲与铛杓同生死。
我今好睡又过之,身与二物为三尔。
江西得请在旦暮,收拾归装从此始。
终当卷簟携枕去,筑室买田清颍尾。
注释
缺月样:月牙形状。双水纹:像水波纹路的图案。
方簟:方形竹席。
赤日:烈日。
黄琉璃:形容色泽如黄琉璃。
开封:古都,北宋都城。
城南:城市南部。
铛杓:古代烹饪器具,勺子。
江西:中国省份。
清颍尾:清颍河下游地区。
翻译
端溪琢出月牙形,蕲州纺织双水纹。唤儿置放枕头展凉席,赤日正午天空无云。
黄琉璃般光泽绿玉般润泽,洁净冰凉无丝毫尘埃。
回想往昔在开封效力时,多次请求退职以避繁重。
圣明君主怜悯大臣疾苦,洞察我病弱并非矫饰。
承蒙宽恕未被治罪,特许调任回原职。
面对职责挑选材料力不从心,见利忘义只图苟且。
自从租屋城南居住,官场少有访客上门。
我只与睡眠相投,懒散闲暇令人惬意。
向来体弱疲倦,如今炎热更甚。
壮年喘息无人理会,中年打鼾尤为刺耳。
孩童捂耳以为雷声,妇人惊恐疑为锅响。
苍蝇蚊子随意飞扑,书籍懒得整理乱堆。
精神昏沉气息浑浊,言语思考怎能清晰。
曾听说李白嗜酒如命,愿与酒具共生死。
我如今嗜睡超过李白,身体与酒器成三人。
江西任职申请即将批准,收拾行囊从此开始。
最终将携凉席枕头离去,在清颍河尾建屋置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收到端溪绿石枕和蕲州竹簟后的生活乐趣。诗人首先赞美了这两件物品的精致,绿石如缺月,竹簟如双水纹,形象生动。接着,他描述了夏日午后的宁静,阳光透过物品反射出黄琉璃般的光泽,给人以清凉舒适的感觉。
诗中回忆了自己因身体衰病而得以暂时卸下繁重公务的经历,表达了对皇帝体恤的感激之情。然而,他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承认自己在面对利益时有过苟且。在城南的赁居生活中,诗人更享受于慵懒的睡眠,认为这是最适合自己的状态。
随着年纪增长,诗人的身体状况更加疲惫,炎热的天气更是加剧了他的困倦。他的鼾声甚至引起了家人误解,连日常琐事都变得不再关心,书籍被随意放置。诗人将自己比作李白,嗜睡的程度超越了饮酒,生活状态接近于身、枕、床三者合一。
最后,诗人预告即将离开官场,回归江西,结束这种悠闲的生活,期待在清颍河畔过上更为简静的生活。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回归自然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