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和袁望回三首(其一)
宋 · 王之道
残岁连人日,同云暗海涯。
晨开才曭晃,暮集复交加。
野色铺霜缟,秋光散玉葩。
老夫僵不扫,稚子走争拿。
皎洁欺梅萼,严凝禁草芽。
饿彪迷旧穴,惊雁失圆沙。
有客方誇酒,何人欲斗茶。
南山歌禹甸,西国想毗耶。
弄日乌薪熟,围风翠幕遮。
岂知春霁好,万物动芳华。
晨开才曭晃,暮集复交加。
野色铺霜缟,秋光散玉葩。
老夫僵不扫,稚子走争拿。
皎洁欺梅萼,严凝禁草芽。
饿彪迷旧穴,惊雁失圆沙。
有客方誇酒,何人欲斗茶。
南山歌禹甸,西国想毗耶。
弄日乌薪熟,围风翠幕遮。
岂知春霁好,万物动芳华。
注释
残岁:年终。连:接着。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古人认为这是人的生日。
同云:阴云。
暗:笼罩。
海涯:海边。
曭晃:微弱闪烁。
暮集:傍晚聚集。
交加:叠加。
野色:野外景色。
霜缟:霜白如素。
玉葩:比喻秋光如玉的花朵。
僵不扫:僵硬无力扫地。
稚子:小孩。
饿彪:饥饿的猛兽。
圆沙:指雁群排列成的圆形队形。
誇酒:夸赞美酒。
斗茶:比试茶艺。
南山:泛指南方的山。
禹甸:古代对丰饶土地的称谓。
西国:西方国家。
毗耶:古印度城市,佛教圣地。
乌薪:烧火的柴薪。
翠幕:翠绿的帷幕。
霁:雨后放晴。
芳华:美好的花期,代指春天。
翻译
年终接着人日来,阴云笼罩海边天早晨阳光微弱闪烁,傍晚又密集叠加
野外景色铺满霜白,秋光如碎玉般洒落
老夫僵硬无力扫地,孩童奔跑争抢
洁白胜过梅花瓣,严寒抑制草木生长
饥饿的猛兽迷失旧窝,受惊的大雁找不到栖息之地
有人正夸赞美酒,谁人又想比试茶艺
南山歌唱着丰收的乐章,西方国家向往着毗耶城
日头玩弄着柴火变熟,翠绿的帷幕围绕风中摇曳
谁能想到春雨过后,万物生机盎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天的雪后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描写,抒发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生命活力的肯定。
"残岁连人日,同云暗海涯。晨开才曛晃,暮集复交加。" 这几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春雪初晴后天空依旧阴霾,阳光透过厚云,给人以希望又迅速消散,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易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野色铺霜缟,秋光散玉葩。老夫僵不扫,稚子走争拿。" 这里写到了雪后大地的宁静与纯洁,以及老者与孩童对待雪景的不同态度,老人可能由于年迈而无心清扫积雪,而孩子们则乐于在雪中嬉戏,展现了生命力与年龄差异带来的不同生活态度。
"皎洁欺梅萼,严凝禁草芽。饿彪迷旧穴,惊雁失圆沙。" 这几句诗继续描绘雪后的自然景观,梅花在雪中显得更加洁白,而地下的草芽则被严寒的冰霜所封锁;野兽因饥饿而迷失方向,飞鸟惊慌失去栖息之地,生动表现了冬日动物的求生挣扎。
"有客方誇酒,何人欲斗茶。南山歌禹甸,西国想毗耶。弄日乌薪熟,围风翠幕遮。" 这部分写到诗人与友人对待冬日的不同态度,有的人选择饮酒取暖,有的人则想要品茶;并提到了南山和西国,可能是诗人心中的某些记忆或向往之地。最后一句,则描绘了家中生火取暖的情景。
"岂知春霁好,万物动芳华。" 最后一句则是对整个冬雪场景的一种超然的总结和期待,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在严寒与积雪之中,也要认识到春天的美好,以及万物复苏后的生机与活力。
这首诗通过对春雪后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季节更迭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生活美好的期待和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