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庆浔州廖太守四首(其三)赏析

庆浔州廖太守四首(其三)

宋 · 许县尉
浔江千骑拥双旌,泮水依然旧贯仍。
不但裤襦歌惠政,更令衿佩乐师承。
朱幡太守来何暮,绛帐先生自此升。
预想下车先教化,再教庠序典谟兴。

注释

浔江:长江的别称,这里指代江边。
千骑:众多骑兵。
泮水:古代学府前的水池,象征学术。
贯仍:一如既往。
裤襦:百姓的日常服装,代指平民。
惠政:仁政,有利于人民的政策。
衿佩:学子的衣襟和佩饰,象征学生。
朱幡:红色旗帜,常用于官员出行。
太守:古代地方长官。
何暮:为何来得这么迟。
绛帐:古时讲学之处,用深红色帷帐装饰。
先生:对教师的尊称。
升:提升,这里指成为新导师。
下车:官员初到任。
教化:教育感化。
庠序:古代的学校。
典谟:古代的教育法规或准则。

翻译

浔江两岸簇拥着众多官员的仪仗,泮水依旧保持着往日的风貌。
不仅百姓歌颂他的仁政,连学子也因他的教导而欢欣。
红幡飘扬的太守为何来得如此之晚,而学者们从此迎来了他们的新导师。
他预计在到任后首先实施教化,再振兴学校和教育典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浔江地区盛况图景,展现了当时的繁荣与和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官员活动的描述,表达了对太守廖公德政的赞扬。

"浔江千骑拥双旌,泮水依然旧贯仍。"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浔江地区盛况图景,其中“千骑”指的是随行护卫,“双旌”可能是指官船上的旗帜,而“泮水”则是一条河流的名称。这两句通过对浏江沿岸场景的描述,传达了当地平静安宁、繁荣昌盛的氛围。

"不但裤襦歌惠政,更令衿佩乐师承。" 这两句进一步表彰了太守廖公的德政,他不仅以善政而闻名,而且还被后人传颂,成为文化教育的象征。“裤襦”和“衿佩”都是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用来形容他们身着盛装,以示尊敬。

"朱幡太守来何暮,绛帐先生自此升。" 这两句则是对廖公到来的期待与祝福。“朱幡太守”指的是廖公的高官身份,“绛帐先生”则可能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学者身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廖公到来所带希望和尊敬。

"预想下车先教化,再教庠序典谟兴。"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愿望,期盼着廖公能够在未踏足此地之前,就开始施行教导与治理,并且让学术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官员活动以及对太守德政的赞扬,展现了作者对浔州地区繁荣昌盛和文化教育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