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五华寺旷怡楼
明 · 陈政
路入滇城北,萧然景象幽。
偶寻名胜地,因上旷怡楼。
雨霁千山色,松声四座秋。
始知人世上,亦自有丹丘。
偶寻名胜地,因上旷怡楼。
雨霁千山色,松声四座秋。
始知人世上,亦自有丹丘。
鉴赏
这首明代陈政的《登五华寺旷怡楼》描绘了诗人登临五华寺之旷怡楼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诗中以“路入滇城北,萧然景象幽”开篇,描绘了一条通往滇城北的道路,沿途景象清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偶寻名胜地,因上旷怡楼”,诗人偶然间发现了这处名胜之地,并登上了名为“旷怡楼”的建筑,进一步增加了诗的意境。
“雨霁千山色,松声四座秋”两句,描绘了雨后初晴,千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松林中的风声在四周回荡,仿佛秋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这里运用了自然景观的描写,通过雨后的清新与松林的静谧,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最后,“始知人世上,亦自有丹丘”,诗人感慨道,原来在人世间,也有如仙境般的美好所在。这里的“丹丘”常被比喻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蕴含着对理想生活境界的追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