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二十八夜枕上有怀(其二)
宋 · 汪莘
茅檐环走两金轮,二十九番杨柳春。
回首半生无觅处,祗应留得见前身。
回首半生无觅处,祗应留得见前身。
注释
茅檐:简陋的茅草屋顶。环走:环绕。
金轮:金色的装饰轮子。
二十九番:指多次轮回或二十四节气中的‘廿九’。
杨柳春:春天的杨柳。
回首:回顾。
半生:大半生。
觅处:寻找的地方。
祗应:只应该。
前身:前世。
翻译
茅屋四周环绕着两圈金色的轮状装饰,经历了二十九次春天的杨柳新绿。回顾我这半生,却再也找不到曾经的踪迹,只留下前世的记忆仿佛还在眼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暮春时节,夜晚独处的场景。"茅檐环走两金轮",这里的“茅檐”指的是窗棂,"两金轮"则是月亮和灯光相互辉映,如同两个金色的轮廓在窗棂上投射出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寂寞的氛围。
接下来的"二十九番杨柳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这里的“二十九番”可能是指诗人在暮春这个季节里反复体味着过往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如同杨柳般,随风飘散,难以捕捉。
"回首半生无觅处"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中所寻求事物的回顾与反思。"觅"字有探索、寻找之意,这里说“无觅处”,意味着诗人在回望自己的生活经历时,发现许多曾经寻求的东西都不复存在,或许是因为时间流逝,它们已经消失。
最后两句"祗应留得见前身"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达观的人生态度。诗人似乎在表达,即使无法挽回过去,也只愿意保留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能力,这些记忆是他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可以让他看到自己曾经的样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又略带哀愁的夜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那种无力感和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