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舂山草堂感怀(其十)赏析

舂山草堂感怀(其十)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未能诛淖齿,何以见慈亲。
市井堪呼战,君王已属人。
倚闾从白发,报国及青春。
去去提双剑,男儿自有神。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的《舂山草堂感怀(其十)》中的片段,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句“未能诛淖齿,何以见慈亲”,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为国家除害,保护亲人而感到愧疚和遗憾的心情。“淖齿”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邪恶势力或敌人,诗人未能将其清除,因此无法向亲人展示自己的忠诚与勇敢。

接着,“市井堪呼战,君王已属人”,这两句描绘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人们在市井中呼唤着战争,但君王已经归顺他人,暗示国家政权的更迭和人民对稳定与和平的渴望。

“倚闾从白发,报国及青春”,这里运用了“倚闾”这一典故,指的是老人在家门口期盼子女归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虽已年老但仍心系国家,希望能在年轻时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最后,“去去提双剑,男儿自有神”,诗人决心拿起双剑,踏上征程,表明他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背景的融入,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在乱世中的责任与担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