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聊城
浮烟连野白,孤月近船明。
世变山河在,时移草木惊。
绝怜知己少,感慨独伤情。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所作的《泊聊城》。诗中描绘了夜晚在聊城岸边泊船的情景,诗人独自醒来,倾听漏壶滴水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氛围。"浮烟连野白"形象地描绘了田野上空轻烟弥漫,与白色融为一体,而"孤月近船明"则写出明亮的月亮孤独地照耀着船只,更显诗人内心的孤独。
诗人感叹世事变迁,山河依旧,但人事已非,"时移草木惊"暗示了时代变迁带来的冲击,即使是草木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最后两句"绝怜知己少,感慨独伤情"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稀少的深深惋惜和感慨,流露出孤独伤感的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深沉思考和孤独的情感世界。
词语解释
草木的意思:(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
浮烟的意思:亦作“浮烟”。飘动的烟气或云雾。 晋 左思 《吴都赋》:“飞爓浮烟,载霞载阴。” 唐 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诗:“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明 高启 《赠醉樵》诗:“世间万事如浮烟,看棋何必逢神仙。”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余荣未光,弃若浮烟。” 姚雪垠 《长夜》五:“童年的生活想起空幻得像水上的浮烟。”...
感慨的意思:感叹内心的激动和思考...
感慨的意思:感叹内心的激动和思考...
孤月的意思:指月亮。因明月独悬天空,故称孤月。 唐 王昌龄 《送人归江夏》诗:“晓夕双帆归 鄂 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宋 苏轼 《送小本禅师赴法云》诗:“孤月挂空碧,是身如浮云。” 宋 杨万里 《月下梅花》诗:“天恐梅花不耐寒,遣将孤月问平安。”...
连野的意思:(1).遍野。 唐 朱庆馀 《早发庐江途中遇雪寄李侍御》诗:“芦苇声多雁满陂,湿云连野见山稀。” 唐 韩偓 《冬日》诗:“愁处雪烟连野起,静时风竹过墙来。”(2).广阔的原野。 清 厉鹗 《西溪道中》诗:“连野看峯秀,晴云忽有无。”...
漏声的意思:铜壶滴漏之声。 唐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宋 苏轼 《寒食夜》诗:“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鞦韆影半斜。” 清 谭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怀》之四:“有约闻鷄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山河的意思:[释义](名)大山和大河,指国家或国家某一地区的土地。 [构成]并列式:山+河 [例句]建设锦绣山河。(作宾语)...
伤情的意思:◎ 伤情 shāngqíng(1) [condition of an injury]∶伤势观察伤情(2) [sentiment]∶伤感...
世变的意思:时代的变迁;世事的变化。《书·毕命》:“既歷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 宋 陆游 《月下小酌》诗:“世变浩无穷,成败翻覆手。” 清 恽敬 《乙瑛碑跋》:“盖 东汉 之末,其风气渐及 六朝 ,可以观世变也。” 朱自清 《<文集>二自序》:“中间相隔五年,看过了多少世变;写到这里,不由得要停笔吟味起来。”...
水宿的意思:(1).谓栖息于水。 晋 左思 《蜀都赋》:“云飞水宿,哢吭清渠。”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文鱼水宿,锦鸟云翔。” 唐 杜甫 《倦夜》诗:“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2).指在舟中或水边过夜。《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吕延济 注:“水宿,宿於舟中也。”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栈石星饭,结荷水宿。” 唐 李白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诗:“水宿 五溪 月,霜啼 三峡 猿。” 明 高明 《琵琶记·路途劳顿》:“奴家为欲赴京寻夫,於...
知己的意思:◎ 知己 zhījǐ(1) [know oneself]∶了解、赏识自己(2)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亲密的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3) [bosom]∶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知己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