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江西忆大儿小儿偶然成诗
明 · 黎遂球
大儿名长雄,小儿名石官。
大儿始读书,问义生波澜。
小儿恒索食,或啼或即欢。
昨日我出门,蜀茶花未残。
大儿立花下,嘿嘿众相看。
问言将儿去,掉头作语难。
小儿去索食,与食且未阑。
我母语我行,吉行毋盘桓。
恐渠乱牵衣,遂已出江干。
大儿始读书,问义生波澜。
小儿恒索食,或啼或即欢。
昨日我出门,蜀茶花未残。
大儿立花下,嘿嘿众相看。
问言将儿去,掉头作语难。
小儿去索食,与食且未阑。
我母语我行,吉行毋盘桓。
恐渠乱牵衣,遂已出江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两个孩子的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情感流露。通过对比大儿和小儿的不同行为和反应,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的温馨与挑战。
诗中首先提到大儿名为长雄,而小儿名为石官,这样的命名既体现了父母的期望,也暗示了孩子们性格上的差异。接着,诗人描述了大儿开始读书时的困惑与好奇,以及小儿频繁索食的日常生活场景。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反映了家庭中不同年龄段成员的需求和互动。
诗人特别关注了“昨日我出门”这一情境,通过这一事件的叙述,展现了对两个孩子在自己不在家时状态的关注和担忧。大儿在花下站立,沉默不语,这可能是因为担心母亲的安危或是对母亲的思念,而小儿则忙着寻找食物,表现出其天真活泼的一面。诗人在最后强调了母亲对孩子们的教导,希望他们能够安全、迅速地行动,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表达了对孩子们的关爱和保护之情。
整首诗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家庭生活中的小片段,通过这些日常场景的描写,传达了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对子女成长的关切。诗中既有对孩子们个性的描绘,也有对家庭责任和亲情的深刻体会,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细腻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