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李太白祠
宋 · 李之仪
爱君独酌板桥句,想君不向稽山时。
千载风流同一辙,孤坟数尺埋蒿藜。
文章误人岂当日,声名虽好终何为。
譬之花卉自开落,又如时鸟啼高低。
行吟漫葬江鱼腹,鵩来空赋予何之。
君不见吾腰耻为小儿折,或车或棹聊为期。
又不见嬴颠刘蹶不到耳,采花摘实相维持。
春寒漠漠青山路,厚颜已觉归来迟。
一廛尚冀容此老,与君朽骨分东西。
千载风流同一辙,孤坟数尺埋蒿藜。
文章误人岂当日,声名虽好终何为。
譬之花卉自开落,又如时鸟啼高低。
行吟漫葬江鱼腹,鵩来空赋予何之。
君不见吾腰耻为小儿折,或车或棹聊为期。
又不见嬴颠刘蹶不到耳,采花摘实相维持。
春寒漠漠青山路,厚颜已觉归来迟。
一廛尚冀容此老,与君朽骨分东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对李白的追思之作,通过对李白生平的感慨和对其作品的赞赏,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深敬仰。
首联“爱君独酌板桥句,想君不向稽山时”,诗人以“独酌”、“板桥句”描绘了李白饮酒赋诗的场景,表达了对李白独特才华的欣赏;“想君不向稽山时”,则通过想象李白不在稽山的场景,进一步表达了对李白的怀念之情。
颔联“千载风流同一辙,孤坟数尺埋蒿藜”,诗人将李白与历史上的其他杰出人物并列,赞美其“风流”,同时感叹其最终归于尘土的命运,体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颈联“文章误人岂当日,声名虽好终何为”,诗人反思了文人创作可能带来的困扰,同时也对名声的价值提出了质疑,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
尾联“行吟漫葬江鱼腹,鵩来空赋予何之”,诗人以“行吟”、“江鱼腹”等意象,表达了对李白命运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最后两联“君不见吾腰耻为小儿折,或车或棹聊为期。又不见嬴颠刘蹶不到耳,采花摘实相维持”,诗人以自身为例,表达了对自由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同时也以历史人物的成败为例,强调了坚持自我、不畏困难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李白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有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李白及其作品的深厚感情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