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别南康梦倩歌赏析

别南康梦倩歌

明 · 何南凤
古来高僧能不俗,俗人以敬僧为福。
近代僧每类俗人,僧俗二般俱碌碌。
是以我惟号半僧,得僧之半亦已足。
何期匡南有梦庵,其人非僧更非俗。
示我本言及清言,剖胆见肝空罪福。
梦庵境界总全真,向外求真自劳碌。
我亦当年号梦观,与君同梦无僧俗。
咄哉匡山古道场,于今何异垄断局。
不有道者梦其间,俗杀木石与麇鹿。
我来高卧未同年,梦里名山境既熟。
白云岭表系归情,剩下松间未了局。
请君细看老棋盘,胜算全收方是足。
是真是梦尽输筹,惺惺却恃黄粱熟。

鉴赏

这首《别南康梦倩歌》由明代诗人何南凤所作,通过对僧俗关系的探讨,以及对梦境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诗中首先提到古代高僧的超凡脱俗,以及俗人对僧人的尊敬,接着批判了近代僧侣往往与世俗无异的现象,强调了僧俗两者的平庸。诗人自称为“半僧”,认为成为僧人的半个状态也足以满足。然后,诗人引出“梦庵”这一人物,此人既非僧非俗,能够传授清言,剖露心迹,不谈罪福,追求内心的真实与纯净。诗人与梦庵共同追求的境界,超越了僧俗之分,体现了对真实自我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匡山古道场的过去与现在,指出如今的道场如同垄断局,缺乏真正修行者的存在,导致世俗之物充斥其中,甚至与自然界的动植物一同被世俗化。诗人自认并未与道场同年,但自己在梦中已经熟悉了名山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棋盘为喻,表示真正的智慧与理解(即“是真是梦”)需要全面掌握,而清醒地认识到梦境与现实的区别(即“尽输筹”),并以此为满足(即“方是足”)。同时,诗人强调了保持清醒意识的重要性(即“惺惺却恃黄粱熟”),暗示了在追求真理与智慧的过程中,保持警醒和自我认知的必要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探讨了僧俗关系、梦境与现实、个人修行与社会环境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