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读孙子二首(其二)赏析

读孙子二首(其二)

宋 · 张方平
伐谋自庙堂,长城在樽俎。
下敌无智名,服叛非萧斧。
主尊而民安,兹宜国之辅。
勿使有功臣,功大将骑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的《读孙子二首(其二)》。诗中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的思想,表达了对战略与策略的深刻理解。

首句“伐谋自庙堂”意味着制定策略应从高层决策开始,强调了领导层在战略规划中的重要性。接着,“长城在樽俎”则以比喻的手法,将稳固的防御比作宴会上的酒器,暗示通过谈判和外交手段可以构建持久的安全防线。

“下敌无智名,服叛非萧斧”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通过智慧而非武力征服敌人的重要性。这里的“无智名”意指不依靠智谋的名声,而“服叛非萧斧”则表明平定叛乱不应仅依赖暴力手段,而是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策略。

“主尊而民安,兹宜国之辅”指出国家的稳定与繁荣需要君主的威望和民众的安宁,这正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所在。最后,“勿使有功臣,功大将骑虎”告诫不要让功臣权力过大,以免他们成为潜在的威胁,形象地比喻为让功臣如同骑在老虎背上,隐含着对权力平衡和防止权臣专政的警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孙子兵法的视角,探讨了战略、策略、权力与治理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深邃的政治智慧和军事哲学。